|
规划写意民生
记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科学谋划的事
作者:冯家园
本报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钱启明 实习生 刘怡廷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在城市规划中,我市始终将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切实以人为本,为民着想。近日,记者就城市规划给力民生的事进行了采访。 舒适的保障住房 现住在蒋家岗廉租房小区的朱世华,原先住在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的平房,如今他搬进了廉租房,一室一厅,带有厨房、卫生间,面积50平方米,每月只需缴纳近50元租金。“这环境好,出行也方便,感谢政府好的政策。”他感慨地说。 一直以来,市规划局很注重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民生工程的规划,争取让保障性住房舒适、方便,百姓住得安心、愉悦。 文峰廉租房小区,共有819套廉租房,现已竣工。该局规划科科长张忠伟回忆,当初在规划选址的时候,经过10余次的现场勘查,最终决定在迎宾大道附近建设。他说,一是因为交通方便,临近城市主干道迎宾大道;二是因为附近有随州最大的城市公园——季梁文化生态公园,到时候小区居民可以到公园休息健身。 张忠伟总是告诫同事,老百姓的工程不能马虎,要真心、细心地去做,这样才对得起他们。规划保障性住房时,应充分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尽量方便居民生活。 科学改造主城区 居住在香居花园的汪凤英永远不会忘记建管科,是他们让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汪凤英是一名环卫工人,以前住在双龙寺社区,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一直住在搭的棚子里。“当时看到她的境地,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建管科科长刘华说。之后,刘华及同事多次到住建委、环卫等部门,帮助汪凤英申请了一套廉租房。“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还住在窝棚里。”她说。 《随州市城市规划区个人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主城区属于禁建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零星个人住宅。对此,建管科采取人性化管理,对老城区那些需要建房的居民,根据家庭条件安排廉租房,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一律实行异地规划安置,原址用于城市绿化。 刘华表示,在规划建管上,始终坚持科学、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城区规划不动摇,也为民考虑。神农公园拆迁还建时,规划局将还建房选址在氵厥水河堤,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生活、出行都很方便。住在居佳家花园的骆安义说:“要不是政府为老百姓考虑,哪有这么好的房子住呢?” 建设宜居新农村 这几日,曾都区南郊瓜园社区四组的马济发心里很舒坦,因为他通过了在四组居民安置点建房的初步审核。据了解,他家的住房比较紧张,由于在城市近期规划控制区域内,不能就地重建。“能在安置点建房,是市规划局给我家办得一件好事。”他高兴地说。 近年来,市规划局扎实推进宜居村庄建设,努力实现更多的村庄“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目标。在规划中,坚持宜居的原则,将绿化、配套设施等规划到位,让群众满意。今年,该局花了3个月时间规划了21个新农村,已有不少开工建设,同时完成了40余个村民点建设规划。 随县万和镇走马岭村是有名的兰花村,如今,一排排别墅式小楼,白墙黛瓦,平坦的水泥路贯穿其间,景观树翠绿盎然。该村农民曹新说:“政府统一规划,一改过去的无序建房的情况。如今,房子建漂亮了,村庄也整齐了,人住着也舒坦。”张忠伟介绍,规划过程中,结合村级发展,将一些配套设施全部规划到位,比如说门面、车库等,让村民住着舒适,让村镇环境更加宜居。今年年底,将完成全市所有的村级规划。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王洪江说,城市规划中折射民生,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也科学谋划了城市未来,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