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生态家园——曾都生态文明建设扫描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邱雪梅 一座座青山树木滴翠,一条条马路披上绿装,一个个小区美景如画……盛夏的曾都一派生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生态家园,一个更绿、更亮、更净、更美的新曾都呈现在人们眼前。 文明理念全方位 如今,走进曾都宾馆,显著位置设置绿色消费提示语和提示卡,告知顾客合理消费。“我们开设绿色餐厅,采购绿色食品,不加工野生保护动物,在烧菜及制作点心时,不用化学合成添加剂,向客人推荐绿色食品和饮料,餐后主动为客人提供‘打包’服务……”餐饮部经理陈军谈起节能环保滔滔不绝。 新曾都成立后,提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新区”奋斗目标,号召全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开展生态文明镇村、生态文明企业、生态文明社区、绿色宾馆、绿色校园、园林式单位、节约型机关等创建活动。 该区借助随州日报、随州电视台、随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宣传平台,向全区人民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新区的意义,以及城市绿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号召人民群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生态家园展新貌 平整的道路、清澈的水塘、干净的院落,清洁的厨房……走进洛阳镇金鸡岭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曾都加速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把洛阳镇金鸡岭村、城南新区白桃村、万店镇小河沟村、何店镇浪河村、北郊烽火山村、南郊茶庵村等16个村定为生态家园示范村,强力推进沼气池建设,推行猪—沼—鱼—果、菜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农村新能源,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同时,把沼气池建设同农村改厕、改圈、改水、改厨、改路结合起来,为农户配备了沼气饭煲、太阳能热水器等。 该区还广泛开展人工造林、义务植树、道路绿化、村镇绿化、单位庭院绿化等行动。如今,该区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污染治理效果显 记者日前走进湖北全力铸造公司车间,没有难闻的油漆气味。该公司先后购置节能电炉、环保节能冲天炉等装置,使其节能降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形成了“清洁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这样的企业,恰是曾都区所好。该区着力实施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婉拒了5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驻。在新建项目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将化肥厂、水泥厂和长洲电厂等3家能耗高、污染重、影响大的企业关闭,对120家排污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在大环境的带动下,荷叶精细化工、随通机械、金银丰食品等多个企业投巨资对生产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1至7月,全区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烟尘、粉尘去除率分别达95%、97%。 该区还对工业噪声、娱乐噪声、餐饮油烟、小锅炉冒黑烟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曾都将桃园河等多个水库纳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与水库水面养殖承包人签订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状和水质保护承诺书,取缔水库网箱养鱼、禁止投肥投饵等破坏水源生态环境的养殖行为。通过一系列治理,该区饮用水质量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达98%。 如今,曾都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拍手叫好,同时也呼吁,继续走建设文明生态曾都的路子,将家园建设得更美、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