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利亚“大清剿”震荡联合国
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冲突继续升级
新华社8月3日电 伊斯兰世界近日迎来“阿拉伯之春”后的第一个斋月。在叙利亚,40度酷暑下的禁食禁水丝毫没令政治对抗失去劲头,2日,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冲突继续升级。西方媒体以滚动新闻的形式不断更新叙政府如何出动大量坦克“清剿”示威民众,叙官方媒体则打破沉默,曝光武装恐怖分子假扮士兵伤害百姓。 据俄新社报道,法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叙利亚版”的1973号决议。在处理利比亚局势失之“轻率”的阴影下,大多数国家似乎都学会了谨慎。3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谴责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新决议未能达成共识。 叙利亚冲突双方“下注”斋月 一些阿拉伯国家神圣的斋月3日进入第三天,叙利亚国内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因此停止。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称,当天,叙利亚军队和安全人员继续在哈马、霍姆斯等地展开行动,出动大量坦克、装甲车对示威民众展开“清剿”。截至3日,叙全国至少140人被打死,不少人都是头部中弹,死相恐怖。 英国《卫报》2日评论说,叙利亚已经在崩溃边缘摇摆,哈马市中的居民甚至不知道该把死者安葬在哪里,就像1982年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大屠杀一样,在废墟下留下无数遗骸。类似这样的描述主导着外媒2日报道叙利亚的基调。在英国广播公司、法国24新闻台等西方媒体阿语频道中,叙军队镇压游行示威的行动以滚动新闻形式更新,“大屠杀”、“骇人听闻”等字眼见诸报端。有西方媒体援引当地居民的话说,叙利亚军队的坦克从4个方向朝市内推进,坦克炮以每分钟4发的频率发射,狙击手已经攀爬到国家电力公司和监狱的屋顶上,“射杀手无寸铁的居民”。 面对西方媒体的狂轰,叙利亚官方媒体2日打破沉默,展开反击。叙利亚国家电视台将几家外国媒体的新闻片段逐一重播,并给予批驳。叙利亚国家通讯社则报道称,武装恐怖分子近期袭击了哈马省武装部队新兵招募处,盗取大量军服,他们有可能穿着这些军服进行设置路障、搜查百姓、伤害群众等犯罪活动,拍摄后通过外国媒体进行传播,以此栽赃叙利亚军队,试图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叙利亚军方2日也发表声明,否认军队派坦克进入哈马市,并表示军队在行动中遭到武装恐怖分子袭击,导致3名军官身亡。 据“德国之声”报道,叙利亚反对派人土声称斋月期间要让“一个月有 30个星期五”,此前的大规模游行示威都在周五爆发,因为这段时间“人们很情绪化”。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也清楚,如果那些因为斋戒而头昏眼花的人被礼拜打动的话,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埃及新闻网评论说,民众对叙官方开出的“空头支票”感到厌倦,叙政府则对已成常态的百万人大游行感到不安。 利比亚“阴影”让各方谨慎 据法新社2日报道,在叙利亚坦克的炮击声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有关叙利亚问题紧急会议。英国、法国、德国和葡萄牙共同在安理会散发谴责巴沙尔镇压行径的新决议案。但第一天的磋商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美国彭博社报道说,在目前提交安理会讨论的多个决议草案中,比起欧盟对叙利亚政府给予明确谴责,其他草案措辞明显温和得多。俄罗斯和中国等一些成员国反对使用“谴责”一词,因为这让人想起利比亚。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表示,安理会处理利比亚局势失之“轻率”的阴影仍挥之不去,也许主席声明的形式更“令人满意”。 分析人士说,今年3月,一些国家就是在安理会发出对利比亚的“谴责”后越走越远的,现在任何指责都可能成为西方大国进军叙利亚的跳板。而且据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马尔格洛夫2日向俄新社透露,法国已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类似针对利比亚1973号决议案的决议。米哈伊尔认为,这会导致大规模战争。入一场新冲突既没胃口也没资源。 谁能决定叙利亚未来 “如果美国政府和‘基地’组织达成共识,那会是什么呢?”美国专栏作家罗比特·莫利2日提出这一问题。他在费城 “喇叭”网站的评论文章给出答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不过,他认为,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基地”组织,在叙利亚其实都没什么影响力。有预言曾说,一些国家将为毁灭以色列结成联盟。现在看来,这一预言不久后就将实现。因为伊朗正成为地区主导,阿拉伯国家互相寻求保护。 据黎巴嫩《每日星报》2日报道称,叙利哑驻黎巴嫩大使周一呼吁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继续支持叙利亚政权,保护其在地区发挥的作用。他说,叙利亚不乱,阿拉伯国家就乱不了,伊斯兰世界也不会垮。制造叙国内冲突是美国和以色列的伎俩。 “德国之声”电台2日说,“叙利亚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获得解放”,这不是因为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陷入僵局,而是因为叙利亚的战略位置。英国《独立报》也表示,叙利亚与士耳其、伊拉克、黎巴嫩和以色列相邻的敏感地理位置意味着,叙政权的崩溃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