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降级”
我国外汇储备或遭受一定损失
新华社8月8日电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日前下调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它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也备受各方关注。 外汇储备经营压力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目前我国拥有着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这些资产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降级之后,可能会带来投资者对美债的抛售行为,不排除美元贬值的可能,这可能会让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一定的损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逢明警告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也认为,尽管美国不断强调国债安全性,但作为美国国债的重要股东,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压力确实不小。 针对这一窘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建言称,中国目前亟待评估自己作为美债主要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并加快外储多元化的步伐。 引发热钱压境之忧 由于此次降级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史上首次”,因此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震荡不言而喻。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股“震荡波”,同时也将加快国际游资冲击新兴市场的步伐。 由于一些国家基于对美元贬值影响到本国出口的担忧,纷纷采取了抑制本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此前,投资者因担忧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欧洲的债务危机,曾大量买入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导致这些货币大幅上涨,为此,日本和瑞士的中央银行都在过去几天采取了遏制本币升值的措施,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导致本币大幅升值,威胁到本国出口,近期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巴西等不少国家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汇市干预措施。 货币市场的变化也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会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可能会给我国本已疲软的出口形势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增加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人民币会面临一定升值压力,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张明说。 “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增加。”丁一凡称。 不过专家普遍认为,输入性通胀压力虽然会给今年我国物价形势增添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随着国内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价格总水平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后期价格走势总体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