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小区需要和谐物业——随州物业管理调查之三
作者:徐斌
如何改变我市物业管理的现状?今年4月,我市启动“物业管理规范年”活动,房产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保障物业配套设施落实到位、提高物业企业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落实配套有办法 商品房配套不完善不得销售 8月12日,记者在市房产局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系统上看到,金三角三期丽景苑一号楼一楼一间54.5平方米的门面房显示为不可售。“这套房子是作为物业管理用房预留的,已经冻结了,即使卖掉了也不予办理房产证。”市房产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今年4月起,我市实行物业管理用房预留制度,在预售环节按总建筑面积5‰的比例预留物管用房,对分期开发建设项目,按照规划总建筑面积预留物业管理用房,开发建设完成以后,按照最终确定的规划总面积核定物业管理用房面积,产权登记为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目前我市已对4个办理商品房预售的项目实施了物管用房预留。 市房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规范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为物业管理创造条件,今年我市实施了物业公共设施和公用设备公示制度、物业管理监督投诉受理公示制度,要求每个小区在售楼部显著位置对小区的物业用房、公厕、停车场、治安防范措施等配套设施予以公示,接受业主监督,同时设立物业管理监督公示牌,并公布投诉电话,对开发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行为进行监督,对敷衍搪塞、拒不整改的企业,房产部门不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进行房屋产权登记,杜绝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商品房项目进入销售市场。 物业服务有标杆 物业企业考核办法将出台 在随州碧桂园小区,外围、门岗、小区内主要路口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各个片区门岗凭业主证出入,有客来访也要得到业主确认才放行,24小时保安巡逻,完备的人防技防措施,保证了碧桂园小区良好的治安环境,能让业主有底气不安防盗网。 碧桂园物业公司管理的几十个大中型楼盘都已经或者逐渐成为成熟的大型生活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住宅小区、广东省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等奖项。碧桂园物业管理的成功,除了完善的配套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服务至上”的宗旨。 近日,住在随州碧桂园翠山蓝天三街的苏小姐发现,楼下的停车位上建起了一个电动车充电专用停车棚。“这是我们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后改建的,现在正在调试,9月份投入使用。”碧桂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经理汤清春介绍说,“很多业主从家里拉一根电线出来充电,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了方便业主,物业公司建了电动车充电专用停车棚,可供30台电动车同时充电,每月只需交30元。” 据汤清春介绍,碧桂园总部有专门机构通过电话访问、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各个项目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评价。业主满意度直接与每一个物业管理人员绩效挂钩,要求每位员工都要踏踏实实地为业主服务。 碧桂园为我市带来了沿海地区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和模式:除了完善的配套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我们现在正筹备邀请北京的物业管理专家,9月初对全市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市房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培训力度和管理力度,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准入门槛,目前正在起草《随州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办法》,考核不合格的将被降级直至取消资质。 和谐物业有经验 探索“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曾都区东城办事处舜井道社区有70个住宅小区,4800余户,人口1.8万人。由于人员复杂,管理模式多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物业服务不到位,物业收费难,物业公司难以为继而关门走人,有很多居民因为治安、环境卫生等物业管理问题上访,影响社区和谐稳定。 “现在实行属地管理,业主需要到社区办理有关事务,这时社区就主动放权给小区,让业主去物业开证明,这样就可以督促业主交物业管理费。”舜井道社区居委会主任朱保国说,舜井道社区每建一个小区,社区干部就主动找到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沟通,通过主动放权,与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建立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管理的“三位一体”模式。 小区连社区、社区连社会。小区物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小区的物业管理不仅是物业企业的事情,更是每一个业主的事情,也是社区和政府的事情,我们期待能够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开发商、业主、物业企业和管理部门在物业管理中的责任,规范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本报记者 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