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小兵”——曾都东关学校军事夏令营活动小记
作者:陈云
本报记者 陈云 通讯员 敖艳梅 近日,曾都区东关学校100余名学生来到武汉红心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军事夏令营。学生们穿上迷彩服,列队训练,磨去娇气,磨出勇气。 军事化管理——我们当兵了 回忆起这次军事夏令营,最令学生们难忘、自豪的是在训练基地的军事化管理。5天统一的军事化管理,统一着迷彩服、听哨声起床、列队训练等,着实让这些小家伙们过了一把当军人的瘾。 来到红心国防教育基地的第一天,学生们就按年龄被分编成两个连队。随后,经基地教官点名分配,学生们抱着各自的行李前往寝室。“感觉像电视剧里新兵来部队报到一样。”金仁浩说,“教官训话时,称呼我们不说‘各位同学’,而说‘各位营员’”。这让他们觉得新鲜而严肃,面对基地规定和教官们的要求不敢有丝毫马虎。 5天内,小营员们统一戴军帽、穿迷彩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们整个大变样,整齐划一,像一支童军。营员们每天的活动日程都安排得紧凑而有规律。早上六点半,一声哨响,营员们快速起床、洗漱、整理内务,每天早、中、晚餐都控制在半小时内完成。晚上,营员们自己冲凉、洗衣。 最锻炼营员们毅力的是列队训练和军事拓展活动。训练场上,学生们顶着大太阳,听着教官的口令,立正、齐步走、左转、右转等。“小兵”们虽时有出错,也叫过苦、害怕过,但还是在军人作风的熏陶下,坚持了下来。“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厉害。”陈思维调皮地说。 参观游览——我们长见识了 第二天,在教官们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红心基地泥塑陶艺馆。看到制陶原料、设施及制陶过程,再听陶艺师的讲解,学生们可算是明白了平时所见的一个个陶艺品是怎么制成的了。在陶艺师的指导下,好奇的他们现场抓起陶泥,自制陶泥工艺品,或捏一个葫芦,或做一个陶碗,好好体验了一把。 训练之余,学生们还参观游览了一些科普场馆。在地质大学博物馆,巨大的恐龙化石,璀璨夺目的珍宝,种类丰富的矿产,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一些感兴趣的学生拉着带队老师不停地问,问“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在武汉大学动植物标本馆,老虎、狮子的标本栩栩如生,品种繁多的鸟类、鱼类标本让学生们目不暇接。听了馆内导游的介绍,学生们惊叹不已。 令同学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武汉市科技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和机器人对话,看机器人乐队演出,钻进‘倾斜小屋’,体验失重……整个参观游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教育课,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感恩教育——我们都哭了 针对现在小孩子的特点,红心国防教育基地为营员们开设了感恩教育一项课程,以激发营员的感恩之心。每天晨训时,在教官的示范下,营员们必须做一遍《感恩的心》手语操,在结束时齐喊“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育我成才。” 在夏令营快结束时,基地王文老师为营员们作了感恩主题的演讲。在抒情的音乐声中,王老师讲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教师呕心沥血教育学生、灾难来临时牺牲自己保护学生的故事,而现在不少孩子只知索取,讨厌老师管教。“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父母身体有没有病痛?你为他担心过吗?你观察过他每天的生活吗?”在王老师一声声的追问之下,学生们慢慢变得沉默。离家几天了,想想家中的温暖,想起带队老师给他们擦的防蚊药,想起课堂上老师嘶哑的嗓音,听着听着,学生们流下了热泪,现场哭声一片。演讲结束后,许多同学的眼睛还是红红的。 “以前都没有真正想过这些事,感觉父母、老师的照顾是应该的。听了王老师的课,才知道父母养我们、老师教学生的辛苦。”营员小惠说,以后一定好好听师长的话,做个好孩子。 5天的夏令营,学生们克服了想家的煎熬、训练的辛苦,坚持了下来。学会了站队、看齐、做手语操等,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还学会了洗衣、洗餐具、叠被。“相信这次夏令营活动一定会给他们今后的成长带来好的影响。”王老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