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大食用菌产业 推动富民强县
王 剑
食用菌产业是随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当前,随县应抢抓食用菌产业黄金发展期,下大力气把食用菌产业做强,为富民强县提供强劲动力。 建好三大基地 夯实发展平台 建好菌种生产基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随县菌种,一点就中。”这句全国知名的广告词,得益于草店、三里岗、殷店等镇120余家菌种厂为依托的菌种产业集群。要帮助这些企业提档升级、加强自身建设,扶优扶强,保持在全国菌种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要重点清理一批无资质、无执照的菌种厂,整合一批小菌种厂,扩大产能规模、改变我县菌种厂多而小的局面。要加强校企合作,着力吸引一批菌种科研项目落户随县,提升我市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 建好原料供应基地,保持持续发展原动力。随县常年栽培香菇8000千万袋 (棒)以上,年消耗栎树25万立方米。菇林矛盾成为制约我县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 “青山常绿、菌业常兴”,必须有效化解菇林矛盾,走可持续发展新路子。要注重资源的集约开发和永续利用,突出三个“强制”。强制实施“造用结合、动态平衡”,建立确保资源增长的总量调控机制。强制推广资源利用率高的栽培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开发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制实施封山育林,建立加快采用替代资源的“倒逼”机制。 建好出口备案基地,建立食品安全新标准。要认真吸取三聚氢胺、瘦肉精等食品添加剂反面案例,高标准、大规模建好出口备案基地,按照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生产技术规范,推动随县食用菌生产能力和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坚持以出口为导向,在三里岗、草店、洪山、殷店、万和等镇继续扩大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基地。积极引导广大菇农入园生产,推广双套袋“高温控”种植模式、香菇无害化催花烘干技术,使香菇种植实现科技化、规范化,着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壮大产业集群 提升竞争实力 实施要素满园工程,增强“承载力”。重点扶持三里岗香菇工业园、草店食用菌工业园、殷店食品工业园成长壮大,在相关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项目投入,打造集约发展的高效服务平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基地化生产,鼓励和引导与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入园发展。完善香菇交易市场,杜绝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集中优势,形成拳头,打造品牌,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产业链体系完整、带动力强、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牵引力”。针对随县部分食用菌企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竞争无序的状况,积极引导现有的食用菌企业,尽快从资产、品牌、市场三方面优化重组,在现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继续以申报市、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竭力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增强“战斗力”。以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中心为依托,着力培养“三类人才”。一是技术人才。以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随县实验基地技术为支撑,通过导师带徒的形式,着力培养一批菌种生产及香菇种植人才。二是营销人才。举办经纪人培训班,拓宽经纪人队伍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营销经验,真正实现随县食用菌行业“收全国,卖世界”的生动局面。三是企业家团队。要让“小个体户”转变为“大企业家”,用做现代企业的气魄向过去的作坊式经营宣战,营造“团结、开放、合作”的企业家风度。 打造精品名牌 善于自我突破 争创著名商标,提升产业知名度。随县是“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 “三里岗香菇”获得原产地保护,“草店花菇”成功申报集体商标,“大洪山”“三岗”、“淮源”、“楚峰”等品牌也享誉神州。当前,要坚持不懈地推动精品名牌战略,做好食用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积极申报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千方百计抢占香菇产业战略制高点。对评选为“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实行重奖,利用多种渠道推介品牌,提高随县食用菌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开发精深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巩固传统的干香菇产品市场的同时,实施鲜品、干品和加工并举的战略,不断壮大发展龙头企业,突破性地提高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真正形成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尽快在香菇丝、菇丁、菇粉、罐头等加工上取得突破,加速开发食用菌多糖多酶、多氨基酸、保健胶囊、易拉罐饮品等新产品,使随县食用菌产业由 “以量求效”转为 “以质求效”。 开办香菇论坛,增强行业话语权。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食用菌协会、随州市食用菌协会的沟通联系,举办香菇论坛,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努力保持我县食用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举办香菇节提升我县食用菌产业名气,通过开设神农故里食用菌专卖店延伸旅游商品开发链条,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的结合点,培植类似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之类的旅游商品,走出一条炎帝神农文化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系随县草店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