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想家的季节

  不知不觉中,又一个春夏转到了秋,所有浓烈缤纷的岁月仿佛凝结成为一面镜子,静映长风如烟、世事变迁。
    这是一个豁达的季节,此一时节,天宇日渐朗澈,长空明净高远,世间芳菲凝定,心境气定神闲;这是一个思念的季节,一切纷繁芜杂在清亮的心扉里渐去渐远,而那些过去了的,都变成了亲切的怀念。
    最怀念小学岁月。夕阳晚霞中,伴着秋风际际起伏的金黄色麦浪散发出阵阵麦香,田间小路上,一群群放学回家的小伙伴嬉戏、欢笑,快乐的童音被阵阵秋风传播的悠长悠长……记得我总是和小伙伴们在秋日的田野上一边走一边不时地撅起小屁股趴在麦田边捉蚂蚱,一直嬉戏到附近的村庄被袅袅炊烟环绕,才赶紧飞奔回家。翻过院门的栅栏,进屋大叫一声“妈”,总是迎来母亲没好气的一句斥责:“疯哪去了?吃饭……”。快乐的小学岁月很快过去,我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离家求学生涯,家,从此成为萦绕心头的眷恋与牵挂。
    中学时,在离家数十公里外的县城读书,每周只能回家一次。那时的每个周五,心中涌动着的总是按捺不住的期盼。盼望着这一天快点过去,明日的清晨,可以像挣脱樊笼的小鸟张开翅膀迎接第一缕阳光一样,冲出校门去赶回家的班车。也期盼着这一天慢点过去,因为充满希冀的等待过程是最幸福的。最伤感的时刻是周日下午,母亲开始为我收拾一周换洗的衣物,将一些可口的小菜装进玻璃罐罐,好在学校的时候给我解解馋。我在一旁围着母亲转,看她忙里忙外,心底缓缓涌动着离别的辛酸滋味,那种对家的依依不舍,有着比被风吹落的嫩叶对枝头更深的眷恋。
    后来,考入大学,离家数百公里。第一次坐火车,由父母陪着去学校报到。办完了手续,安顿了宿舍,父母不敢在大城市的旅馆住上一晚,就匆匆往家赶。我把他们送出校门坐上公交,目送公交车消失在滚滚车流,蓦然回神,泪水已长挂脸颊。差不多过了一个月,我才从对家的思念中摆脱出来,适应了大学生活。从此,我也成了一个长年离家远行的游子,虽然有学校的庇佑,却依然感受到漂泊的心酸。尤其是在月朗星稀的秋夜,安静独处之时,家在心的另一头越坠越重,直坠得心一阵阵悸动,忍不住泪眼婆娑,又想起家里那昏黄如豆的灯光、温热的汤水、母亲絮絮的唠叨,思念如雪纷纷落下。那一幕温暖的场景,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秋日午后,暖暖的阳光铺撒在小院里,我拿着一本书靠墙背坐着,懒懒的眯着眼睛看母亲在水井边洗衣服,那一刻,只是静静的感觉生活如小溪般潺潺从身边流过。
    再后来,大学毕业读研,离家达到了千余公里,而父母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收入,已经供不起我那翻跟头般增长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不得不在知天命之年背井离乡、风餐露宿的打工供我读书。每每念及,甚是悲戚!我在天津读书,父母在北京打工,那个冬日里寒风刺骨、夏日里酷暑难耐的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出租屋,成了我每个周五焦灼的牵挂。在这个小屋里,我整整一个暑假深居简出,白天搬上小凳子在树林里看书,晚上伏在大椅子上敲键盘打字,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那个简陋的小出租屋,成了我心底永远珍藏的温暖的家。
    如今,我回到家乡的城市工作,有了一套按揭的商品房。但我微薄的薪水,无法让父母停下漂泊的步伐。他们依然在北国的烈日下、寒风中辛勤劳作。我很少去那个崭新的房子,因为没有亲人在里面,感觉自己依然是一个漂泊的游子,我的家还在千里之外那个父母蜗居的小出租屋里。
    此刻,坐在空调恒温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夏末秋初的阳光穿透水杉树影,斑驳成点点绮丽的光晕,我的视觉在光晕的闪动中渐渐模糊,恍惚中思绪又飞回了被秋日午后的阳光铺满的老家小院里,我手拿一本书靠墙坐着,懒懒的眯起眼看着母亲在水井边洗衣,静静的感受到幸福就像小溪般,潺潺的流淌着、流淌着……
  
    (杨旭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家的季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