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桥梁安全敲响警钟——我市道路危桥加固除险探访
作者:冯家园
  本报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孙宇峰 顾德富
  
    7月14日上午,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发生垮塌事故,,当场造成1人死亡,22人受伤。据了解,最近5年,全国至少有17座大桥发生垮塌事故,共造成200余人伤亡。
    我市境内国省干线共有桥梁269座,六成以上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桥梁安全如何?对于危桥如何加固除险?8月22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桥梁安全不容乐观
  
    在省道随南公路K10+600公里处朱家河桥头,一块标有 “危桥,限20吨以下车辆通行!”字样的警示牌赫然立着。桥上,却只见各类车辆呼啸而过,川流不息。
    据统计,我市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共269座,由于设计标准低、使用年代久,桥梁普发“老年病”。从2006年至2009年,公路部门先后加固维修了75座病害严重的桥梁。但是随着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的撤销,大量重载车辆从高速公路分流至普通公路,对桥梁承重结构造成极大破坏。2010年至今,我市又新增各类危桥69座。
    “浙江上虞立交桥引桥塌了、北京怀柔白河桥塌了,每塌一座桥就仿佛在我们紧绷的神经上又加了一把力,让人胆颤心惊。”市公路管理处总工程师郭传武对此忧心忡忡。
    除国省干线危桥加剧以外,县乡道路的危桥也层出不穷。目前,我市还有100多座通村公路危桥,其养护责任主体属于地方政府,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超载、年限长、缺资金是祸首
  
    今年4月,随县公路段养护人员在例行道路检查中,先后发现小应线捡布头桥、随南线军房湾桥、茶庵桥等11座桥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该县公路段段长杨珍明说:“近几年,桥梁病害集中爆发,这跟超限超载运输有极大关系。”
    在随南路茶庵桥加固现场,正在施工的李师傅指着刚拆除的一块桥面板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桥面板轧坏了两块。就好比一个人只能挑一百斤的担子,非给他挑两百斤,他能受得了吗?”
    同时,桥梁建设年限长,已大大超过其使用寿命。郭传武介绍,我市六成以上的桥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承载量低,桥梁老化严重,已不适应现代运输要求。此次除险加固的高城镇大水河桥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设计的使用寿命为50年,现在已超期服役10多年。
    资金缺乏导致“治病难”。市公路管理处主任田彪表示,由于综合原因,目前公路资金筹措十分艰难。他说:“在现阶段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宁可少修一公里路,也要把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好,把病害处治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保障桥梁安全。”对于桥梁病害较重、亟需实施加固维修的桥梁,他们采取了公路部门挤一点、施工单位垫一点的办法提前实施。今年全市除对计划内的3座桥进行了加固外,还对新增的茶庵桥、捡布头桥等7座危桥提前进行了维修。
  
  
    安全桥需合力构建
  
    为了构建安全桥,近年来,公路部门在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超载超限车辆绕道避检、打游击战,让没有设置治超站的公路和桥梁很“受伤”。市公路管理处副主任陈红斌说:“超限超载运输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根治,首先确保非法改装车辆不出厂,然后斩断超限运输的经济链,建立规范化的物流市场。”
    目前,治超主要依靠固定的站点和流动治超车,但超限超载运输屡禁不止,究其根本,还是“利益”的驱使。下一步,公路部门将继续加大治超力度,从源头进行控制。同时车主和企业家们也应自觉遵守,来共同维护桥梁和道路。
    除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造力度外,需构建完善的桥梁日常养护管理以及安全隐患及时排查体系,将3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做到桥梁病害心中有数,这对于及时消灭危桥、维护桥梁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通村公路危桥,《公路法》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已经明确,县级政府为本地区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主体,交通部门负责管养工作,乡镇道路桥梁建设及养护的责任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及早制订明确的危桥改造 “时间表”,并付诸实施。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应听任非法采砂、采石等现象继续威胁桥梁安全。
    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公路桥梁日常安全管理之中,从自身做起,不超限超载运输,不在桥梁周围采砂、取土等。如果发现公路桥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当地政府或公路管理部门,便于及时采取改造举措。总之,要以全社会的合力来构筑公路桥梁的安全之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桥梁安全敲响警钟——我市道路危桥加固除险探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