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有限的土地“生金”——曾都经济开发区实施项目节约用地纪事
作者:唐天才特约记者李鸿昌
本报记者 唐天才 特约记者 李鸿昌 通讯员 余运来 “我们新建两栋共2.7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新上客车、自卸、半挂等5个项目,原先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近日,大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帅兵说。 大力公司是第一家入驻曾都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进驻伊始,公司办公大楼和生产车间的用地面积仅占征地面积的五分之三,其余土地被闲置。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该公司积极响应开发区“满园工程”号召,引进建设新项目,壮大企业规模,公司实力大增。 曾都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118家,总投资过100亿元。随着项目的扎堆集聚,建设用地成为稀缺资源,如何让有限的土地生金吐银?曾都经济开发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变粗放耕作为精耕细作,严把土地投资强度关,让新签项目用地“瘦身”,建成项目“增肥”,倾力实施“满园工程”。 曾都经济开发区对新签约项目计划用地进行科学论证,“挤干”项目多征地水分,杜绝乱圈地现象。今年3月,拟投资6000万元的“丰汇山珍”项目在该区征地100亩,开发区在对其征地情况审核后,经过与该公司协商,双方最终签约了60亩用地计划。近年来,开发区对盛宛建材、三联重工等20多个项目用地计划进行“瘦身”,共节约用地700多亩,为其他项目入驻提供了空间。 曾都经济开发区对已建成项目用地情况进行梳理,督促有关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开发区将三友、东正、合力等10家企业列入首批督办企业,采取班子成员包企业的办法,鼓励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增资扩规建项目等途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低效土地。三友公司在开发区征地220亩,项目一期建设用地65亩。今年,该公司相继启动二期和三期项目,用地135亩。其中二期菇粉、菇丝、菇粒生产项目进入建设后期阶段,以食用菌技术研发中心为主的三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 “目前,东正、合力等企业正在通过追加投资,扩建厂房,新上项目,合理利用闲置土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区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入推进‘满园工程’。”曾都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章世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