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珍惜生命 防微杜渐
心理咨询专家呼吁各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张顺
  本报记者 张顺
  
    9月12日,万家团圆的中秋节。随州市蓝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们,仍忙于为前来求助的青少年学生们排忧解难。高级心理咨询师谢慧敏对记者说,有些前来求助的学生,心理问题已比较严重,甚至有的曾有过轻生行为,希望通过本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大家一起努力,让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让孩子多些人生的支点
  
    记者曾采访一个有过轻生行为的学生。他曾经学习成绩优秀,但到了中学,以前总是数一数二的他,接受不了一二十名的“位次”,于是给自己设定了重返“顶峰”的目标,以致废寝忘食,但欲速不达,孜孜以求的成绩还没上去,彻夜的失眠却不期而至,以致选择轻生。他说:“我没有别的爱好,没有很好的朋友,就是从小学习成绩好。可成绩下降了……有时跟父母一起走亲戚,亲戚问你考了第几名,我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父母为我读书付出了很多,非常辛苦,我不想因为我将来考不上一个好大学而让父母痛苦,长痛不如短痛,我走了,父母一时痛苦,以后就不会痛苦了……”
    在这个学生的心中,学习成绩成了他人生的唯一支点,父母的辛劳父母的期望,被他“想”成了一个不得不逃避的“痛苦”。
    许多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轻生行为等现象表示大为不解:“我们起早贪黑、呕心沥血,把孩子的未来看作我们的唯一,为什么孩子反而不领情?”
    家长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而孩子,更多地着眼于当下。两代人沟通得好,会给孩子以前进的动力;而沟通不畅,甚至发生冲突,则可能成为孩子前进中的重负。
    曾都区实验小学在教育教学中不以成绩“论英雄”,采取种种措施“让孩子的身心充满快乐和阳光”。该校校长张光顺说,我们希望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成长,而这个“快乐”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
    而据记者了解,一些学生家长对 “培养兴趣”的理解却过于 “现实”:对与学习关系密切的兴趣爱好,较为支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老师”帮学生考个高分;对与学习关系较远的兴趣爱好,则视为不务正业。能够“考级”,能够走“特长生”之路,可不惜重金;想买个玩具,有“玩物丧志”之嫌,那是一分钱也不想掏的。
    但兴趣爱好,却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支点。尤其是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当他在某一方面遭遇挫折时,“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许,正是某一兴趣某一爱好某一快乐的体验,就可能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给孩子以社会支持系统
  
    说起学生的逆反、轻生行为等,学生承受的压力过大,是一个重要原因。“为学生减负”提了很多年,但学生的负担仍然很重,这是一个现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说:“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我也知道。但是,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中学没有。就目前的情况看,高考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只要高考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应试教育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否则,我们的升学率不高,学生和家长就会用脚投票,没有了生源,我们还怎么办学?”
  (下转第二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心理咨询专家呼吁各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科教周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