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为 了 青 山 常 绿
——曾都区林业工作发展纪实
  岩 松
   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土地,这是一片多姿多彩、美丽和谐的生态家园。
    是谁让曾都大地青山常绿?是谁让曾都保持着发展的勃勃生机?近日,记者踏访曾都区林业局,这一连串的数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去年以来,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8.144万亩,公路绿化178公里,义务植树400万株,生态示范村建设在所有镇办全部启动。林业大田育苗1000亩,国外松容器育苗400万袋,油茶轻基质育苗460万株。
    近年来,曾都区切实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和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林业产业大发展,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等取得了明显进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业产业效益日益显现,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曾都区林业局被省政府授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被省林业厅授予 “全省优秀林业局”、被市政府授予“2010年度全市林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曾都区201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先进单位”及“2010年度全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企业满意机关”。
  生态建设抓不懈
    曾都区林业局把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环“一江两山”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城市生态保护圈“三大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带,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快速发展,曾都区工程建设任务经省林业局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达96%,面积合格率达99.5%。
    根据城市生态圈总体规划,区林业局按实际调查情况,将造林任务分解到了各镇(办),落实了造林主体和管护责任,全面完成了造林计划。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曾都区林业局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示范村活动。每个镇(办)办1—2个以上绿色家园示范村,以点带面,使湾子林建设再上一新台阶。
  规范秩序不放松
    森林资源管理是生态曾都的基石,森林资源管不好,生态曾都建设就缺少基础。曾都区林业局严把资源监管关、林业执法关、林木采伐关和执法监督关,上下联动,形成了森林资源管理的强大态势,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从严监控林木采伐。林业部门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和采伐技术规程,按照伐前勘测、伐中监督、伐后验收的办法,确定专人加强监管。
    持续开展林政稽查。从森林公安和木材检查站抽调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林政稽查工作。
    坚决关闭非法企业,停办木材加工许可证,下达取缔通知书。目前,除城区办理合法手续的7家木材企业,其余36家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关闭。
  林权改革添活力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曾都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变化。
    曾都区集体林92.9万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93.5%。2010年,区林业局打印林权证3万多份,集中整理分类后,分批运到各镇、办,督促林管站和各村将林权证发到农户手中。确权到户率97.24%,发证率99%。另一方面,组织多人对林权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对各种表、图、册等逐一清点核对,出现漏、错、重的及时更正,确保所发出的林权证准确无误。目前,已整理林权登记信息7.5万余份,完成应整理档案工作的85%以上。
  产业发展增效益
    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兴市”和曾都区委提出的“产业强区”战略,曾都区林业局充分发挥曾都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初步形成了以中盐银港、三友食品、神农生态、正佳生物、湖北玉龙等为龙头的木材加工、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森林旅游产业集群。
    省林业厅批准设立湖北现代林业曾都创汇科技产业园。完善了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年产值达25亿元,出口创汇达2亿美元。
    在此基础上,区林业局正在申报“国家林业科技曾都创汇产业园”,以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林业创汇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那无尽的绿色,那蓬勃的生机,正是对曾都区林业人的最好回报。通过全体林业人的艰辛努力,山青水秀魅力无限的新曾都正敞开怀抱,迎接世人对她的赞美,满目苍翠的生态曾都正哺育着全区人民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中盐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曾都花卉基地国外松苗木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三友食品有限公司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 了 青 山 常 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