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将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新华社9月29日电 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于太空的渴望,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9日晚间驶向太空。
    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火箭携“天宫一号”点火升空,20多分钟后,天宫一号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太阳能帆板正常打开,天宫一号入轨后状态正常。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实况。同时,温家宝、贺国强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计划在轨飞行两年,主要有与“神舟”飞船完成空间交会对接、控制与管理组合体运行等四项任务。此后,“天宫一号”可以被改造为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说,天宫一号的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经确定。“按照‘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要进行交会对接,就必须研制目标飞行器。”
    “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贯的优势和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美国和俄罗斯当年一次试验只解决一个问题,而我们这次飞行试验除主要任务交会对接外,还可达到3个目标。”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发射两艘飞船进行一次对接,我国一个目标飞行器与3艘飞船先后对接的 “1+N”模式,减少了2次发射,显著降低了成本。
  
  
  交会对接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后,经两次变轨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进行在轨测试。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天宫一号降轨至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的第一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地面。天宫一号将升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等待下次交会对接。
  
  
  发射目的
  
    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任务,为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发射任务
  
    发射两年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运载火箭
  
    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意义
  
    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四大任务
  
    一是与“神舟”飞船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二是完成飞船与“天宫一号”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姿态和轨道的控制、舱内的大气环境控制等;三是开展相关实验,包括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医学实验、再生生(命)保(障)实验等;四是进行空间站的技术验证,为中国未来建造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空间预定的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的技术。该技术是完成航天器在轨组装、航天员天地往返、货物运输、燃料补给、空间营救等任务的基础,是建设载人空间站和载人航天发展必须突破掌握的基本技术。
  
  
  技术状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2年。实验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组成,密封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锥段安装遥感试验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被动对接机构及交会对接测量合作目标,与飞船对接后,可形成直径0.8米的转移通道。资源舱为柱状非密封舱,配置推进系统、太阳电池翼等,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