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冻”有理更要有度
阅读提示 “秋冻”,要因人而异。哪些人冻不得?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慢性肺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疾病以及并发症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有老人和小孩,他们对寒冷的适应性比较差,盲目“秋冻”,不但起不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还可能惹病上身。即便是年轻人,冻也要适度。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一民间养生习俗流传至今 不过,谚语养生,要因人而异,不能偏信盲从 A 有些人冻不得 近段时间,天气骤变,虽然这两天气温回升,但各大医院门诊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病患者在增多。中医院齐智勇医师说,“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影响深远的养生方法,它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因此要逐渐保暖,以锻炼身体的耐寒性。 “就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在适当秋冻时,身体上有些部位也是冻不得的,比如头、脚和肚脐。”齐智勇说。 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挨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也容易患上泌尿系统疾病。而头部是人体的“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如果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分。因此,进入秋季,要注意头部的保暖,天气稍冷时,就可以考虑戴一顶薄帽出行。 “脚部御寒更是重要。”齐智勇说,脚距离心脏最远,供血最差,脚的脂肪层薄,保温差,所以脚掌皮肤温度最低,极易受寒。脚上的神经末梢受凉后,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收缩,时间长了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等。 B 儿童穿衣要“手脚暖、不出汗” 秋季儿童的穿衣让很多妈妈头疼,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穿得刚刚好? “手脚暖、不出汗。”齐智勇用六个字给出了总结。齐智勇说,想要知道孩子的冷和热,摸摸孩子手脚和后背,以暖暖的,不出汗为标准。 另外,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已经出汗,就要告诉孩子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尽快让孩子安静下来,擦干汗水,避免吹风,以防受凉。 总体上讲,如何穿衣只是表面,而如何让孩子适应渐渐变凉的天气,少生病,增强孩子体质、多多锻炼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