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甜蜜背后的青涩——来自金黄蜜枣产地随县唐县镇的调查
作者:张清
  本报记者 张清
  
    又是一年蜜枣香。
    9月下旬,记者来到素有“中国蜜枣之乡”之称的随县唐县镇华宝山村,看到一幅幅加工蜜枣的热闹景象:在丰华宝源食品公司内,女工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划枣,男工们正在有序地水漂、煮汤,一箱箱诱人的金黄蜜枣,正整装待发。唐县镇蜜枣加工厂家主要集中在华宝山村,大大小小有近20家,产品俏销全国各地。近年来,通过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走上了专业化和品牌化之路。然而,记者走访了解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蜜枣产业背后,也隐隐约约透露出尴尬的情状。
  
  
    “蜜枣之乡”遭遇的尴尬
  
    金黄蜜枣是随县的一大特产,因色黄似金,故而得名。该蜜枣选用优良品种 “罗汉枣”,经分级、划缝、水漂、煮糖、烘焙、冷却等12道工序精制而成。其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丰华宝源食品公司是唐县镇、也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蜜枣加工企业,该公司年可加工鲜枣100万公斤,占当地总加工量的一半左右。
    然而,近年来每到8、9月份蜜枣加工生产的旺季,该公司总经理项克江除了组织工人进行蜜枣加工外,还有一件不得不做的事,那就是派驻专人,到山东、山西、甘肃等地收购加工蜜枣的原材料——“罗汉枣”,每年从外地购回的“罗汉枣”达40多万公斤,占到公司年总加工量的四成之多。
    以蜜枣之乡著称的唐县镇,有着辉煌的枣树种植历史,罗汉枣也一直是当地的特产,高峰期鲜枣年产量达1000多万公斤。因其良好的品质,广西、安徽等地客商都到当地来收购鲜枣。如今,当地鲜枣年产量只有100万公斤左右,并呈逐年下滑趋势,蜜枣加工企业正面临“无枣可收”的境地。
  
  
    鲜枣产量下滑原因何在
  
    唐县镇的罗汉枣种植是如何下滑的呢?
    身兼唐县镇华绿宝枣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职的项克江说,这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地枣树老化严重,枣的品质不高;二是农户对枣业发展没有积极性,缺乏有效的管理;三是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经济效益更好地桃树、李树等果木,对枣树种植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记者乘车由唐县镇往华宝山村沿途看到,与农户家门口稀稀落落的枣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村公路两旁,一片片桃树、李树果园,格外惹人注目。
    “枣子见效太慢。一棵栽植5年的桃树,可结果百斤左右,收入百余元。”该镇府水河村十组村民林顺义指着自家门口两棵枣树说,不要说年老的枣树,就是这些树龄10年左右的枣树,挂果的质量也不理想,相比起来,大家更愿意种桃树、李树。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当地,一些农户,甚至将枣树砍掉当柴禾卖掉,实在令人惋惜。“受品质和市场的影响,随州的鲜枣市场一直处于萎缩状态。”随县林业局植树造林科科长柳富奎说,金黄蜜枣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一无种植、生产基地,二无有名气的特色品牌。“群众选择种油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市场经济自身调节的一个反映,发展这类林果产业,大家积极性更高。”
  
  
    买全国卖世界背后的思考
  
    随县是农业大县,各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与金黄蜜枣一起作为当地特产的,还有目前发展红火的食用菌产业。不同的是,后者近年来已在我市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无论规模还是名气,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响当当的,形成了买全国卖世界的格局,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而金黄蜜枣的发展,是否能从中寻得一丝借鉴呢?
    在蜜枣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项克江并不甘心安于现状。他现在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成立一个和食用菌加工生产类似的标准化蜜枣生产加工企业,除了收购加工本地鲜枣外,也收购加工外地鲜枣,通过规模发展,把这个特色产业慢慢做起来。但他同时表示,就目前来说,困扰最大的,依然是鲜枣资源。
    “作为加工企业来说,我们肯定更愿意收购本地枣。”项克江说,每从外地收购回一吨鲜枣,要多花去500多元的成本。另外,从外地购枣,定价权也由当地种植户和收购商控制,这对我们的发展限制也比较大。
    金黄蜜枣出路何在?
    对此,柳富奎建言,金黄蜜枣要做大做强,必须走龙头企业之路。通过先进工艺和生产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走标准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破除那种小作坊的发展模式,让金黄蜜枣成为被更多人认可的地方特产品牌;要打造枣树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农户的积极性,通过发展龙头企业,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实现做大做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甜蜜背后的青涩——来自金黄蜜枣产地随县唐县镇的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