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田野”孕希望——万店镇希望田野生态农牧农耕园走笔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张宏 金秋时节,踏入曾都区万店镇希望田野生态农牧农耕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为之一振。 农耕园位于黄家畈、九里岗等村,面积1000余亩,是区委区政府重点规划并督办的“菜篮子”工程,是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重点骨干项目之一。首期建设投资3000万元,已于今年7月破土动工。 据万店镇镇长汪金桥介绍,该项目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更新传统菜农观念,项目首期建成第六代冬暖式蔬菜大棚500亩,目前除山东寿光大面积推广外,我省还为数不多。5000吨储存冷藏库用地已请示上级相关部门到省协调土地修编。农耕园里还将建成生态农庄,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成后,对于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塔湾蔬菜基地的发展,转变生产发展方式都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是干活的好天气。记者在希望田野农耕园建设工地看到,千余亩田野均拉开施工架势,长60米、宽6米的大棚主体框架已经完成50座,猪圈、饲料间、电动卷帘操作间、晒台、沼气池等配套工程同步推进,菜地已平整200亩,百余名建设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计划在每一个大棚一端修建一个沼气池,在沼气池上建造猪舍,利用沼渣、沼液等有机肥料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好后可解决我村1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将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说起希望田野农耕园的前景,黄家畈村支部书记陈正元信心满满。 挥着铁镐挖大棚基脚的黄家畈村七组村民陈加兵高兴地说:“农耕园租我们田地,每亩有600元的租金,村民比较划算。眼下,我们还帮助建农耕园,目前本组在该工地打工的村民有十几人。到年底建成后,每个大棚需2到3人,目前这些管理大棚的人员都已经联系好了,本组在外打工的将要回来几十人,管理大棚每人每月可拿到1000多元,在自家门口打工,自在!学到技术后,还可以到附近其他村组承包农田发展大棚蔬菜。” 据悉,希望田野生态农耕园建成后,将为城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无公害生态农产品,年产各类蔬菜上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实现纯利润4000万元,为当地农民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实现增收16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