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的“心事儿”
作者:张顺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黄国庆 “寒冰,希望你跟你姐姐一样优秀。” “鲁老师,我觉得我一点也不比姐姐差!” 一问一答间,鲁仕芳老师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学生与家长间心里的 “小疙瘩”:家长不断表扬学业优秀的大女儿,无意间使自尊心很强的小女儿觉得受了冷落,以致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不畅。在多次家访中,鲁老师不仅详细了解了学生的成长历程,也给家长讲孩子的成长心理,终于使家长明白了女儿的“心事儿”。消除了“代沟”,家长高兴,学生也轻装上阵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曾都区何店一中,鲁老师的讲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该校校长黄建国说,鲁仕芳老师是我校年纪最大的班主任,家访率全校最高,家访记载本整理最为规范,心得体会,活动照片,典型案例样样都有,当然,家访效果也引人深思。家访要落到实处,就是要像鲁老师这样,解决学生和家长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七(1)班班主任老师黄天清也讲起了通过家访,使家长明白了女儿心事的故事。学生顾月婷参加学校开展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还将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一次,顾月婷却对老师说不参加了,因为家长怕耽误时间,生活又困难,买衣服无钱等。在家访中,黄老师首先打消家长经济上的顾虑,说参加比赛的衣服,校长已决定由学校解决,家长不用担心。而在多次家访交流中,更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有时甚至让孩子接受不了,孩子曾委屈得落下眼泪。黄老师与其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介绍新的教育理念,并承诺学生因参加比赛耽误的课,老师会再开小灶补课,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家长不仅对孩子参加比赛有了全新的认识,支持女儿全面发展,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用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最后,家长、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家访帮助父母了解了女儿的 “心事儿”,也使老师们用全新的眼光打量起自己的学生。“家访是一场及时雨,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七(2)班班主任老师孙海林说,刚走进学生熊俊熙的家,只见俊熙和她父亲租住的小屋低矮潮湿,床上只有那种陈旧的褥子垫在床上,俊熙正在饭桌上做作业,我看见她写,“英语就像一群跳跃的音符,语文就像一杯清香的热茶,数学就像一趟快乐的旅行!”天很冷,她脚上却穿着指头在外的拖鞋。在这样的家境中成长的女孩不仅没有泪水,留在她脸上的而是灿烂的笑容。我要感谢家访!从此我要用敬佩的眼光看这个可爱的孩子,在心灵上她是我的老师,她唤起了我的爱心,想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 “心灵的沟通,或许是家访的最大收获。”黄建国校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