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县民政:“两转一推”筑牢社会救助网
作者:场
本报讯 通讯员成友刚、张小茜、包斌峰报道:日前,两位长期在厉山镇街头流浪的聋哑老人告别了流浪乞讨生涯,被安排住进了随县社会福利院。衣食无忧的大家庭生活,使饱经风霜的老人绽放出安逸的笑容。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由“守门施救”转变为“主动救助”,拉开了随县民政局深入开展“两转一推”,提高“民政为民”工作成果系列实践活动的序幕。 转变作风谋实效,开通流浪人员救助“绿色通道”,构筑温馨“避风港”。9月以来天气渐凉,街头流浪人员的生活状况牵动人心。为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质量,该县民政局及救助站干部纷纷带上衣服、食品、饮用水等救助物资深入随县城乡进行排查,共对120余名无家可归、身患残疾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实施主动救助和巡回救助,提供基本的返程帮扶。 低保“应保尽保”尽洒阳光,夯实困难救助“保障线”。为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水平,该县民政局积极创新保障机制,不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启动了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立足于以核查家庭实际收入和掌握家庭重大变故为前提,坚持“三公开”、“三公布”,确保城乡低保对象进出有序。通过清查和扩面的互动,共清退城市低保221人、农村低保4712人;新增城市低保438人,农村低保6016人,农村“五保”对象替进767人。同时,完善低保金递增机制,低保标准由去年月人均200元提高至215元,农村低保由过去月人均46元提高到56元。并对社会救助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实施物价补贴制度,6至8月份共支出补贴资金165万元。 创新方式促发展,从“托底保障”到“造血救助”,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完善和规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同时,该县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设施,完善“民办公助”、“公助民营”管理方式,努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并计划两年内建成一所能够容纳300个供养床位的县社会福利院分院,使国办福利机构的供养容量增至420个床位;开展农村福利院规范化建设,力争年底各镇(场)中心福利院均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20%以上的福利院达到“模范福利院”标准。同时,通过大力实施 “福彩助学”、“明天计划”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形成了从供养、医疗、教育为一体的保障体系,使全县268名孤残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