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发挥平台作用维护社会和谐
随州市12348法律援助专线自动化平台侧记

  图为: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克付解答咨询
  
    为了倾听民众诉求,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群众疑惑,化解不和谐因素,随州市司法局在省司法厅的协助下,于2008年在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12348法律援助专线自动化平台。工作时间由专人值班,负责接听电话,解疑答惑;休息时间由电脑自动接听,通过语音提示引导询问人找到其想了解的法律规定。平台正式运行后,有法律问题的群众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拿起电话,拨打12348,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法律服务人员提供的优质服务。
    平台设立以来,我们一直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方式,以把平台打造成群众身边不花钱的法律顾问为目标,不断自我完善。近四年来,通过12348法律援助专线自动化平台,共计义务解答法律咨询50000余起,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次,成功调解纠纷1000余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事情越小,越是做细致
  
    2010年10月的一天,平台值班人员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来电的老人操着一口奇怪的腔调,说的话完全听不懂,工作人员没有急躁,而是用普通话告知对方不要着急,同时找来中心对各地方言比较了解的同志轮流和对方交流,终于一名工作人员听懂了老人那拗口的上海话,原来来自上海市闵行区的他是要找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援助部门办事情。面对一个打错的电话,工作人员并不是简单的告知其拨错了,而是及时通过网络查找到老人需要联系部门的电话和地址,并耐心的通过电话告知了老人,这才挂断了这个简单的来电。
  
  
    困难越多,越是尽全力
  
    2009年底,我市洪山镇民工谭某通过12348平台致电咨询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工作人员通过接谈得知,谭某在一个体老板的纸箱厂上班时,不小心手被卷进了机器,从手腕处被机器绞断。到目前为止,老板一分钱都还没有赔偿。平台工作人员意识到这件事不能简单通过电话告知其法条,出于对他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约其第二天到中心面谈。通过当面交流发现,因为是民营小作坊,谭某事前既没有与老板签订劳动合同,事后也没有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受伤后仅仅是去医院进行了简单的医疗,连基本的伤残鉴定都没有做,可以说所有有利的证据他都没有及时收集,索赔之路困难重重。面对困难,援助中心毫不犹豫的决定对其提供法律援助,并指派律师专门帮其讨要工伤赔偿。办案律师考虑到当事人条件困难,不顾雨雪等恶劣的天气条件,自费到武汉去帮其完成了假肢鉴定,并多次到洪山镇收集证据并与谭某的雇主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对方与谭某达成了赔偿协议,为谭某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距离越远,越是不放弃
  
    2011年4月,四川无业妇女李某先是通过12348平台咨询离婚事宜,工作人员通过接谈得知,李某的丈夫是随州市居民王某,双方婚后育有一子,后来由于一些矛盾导致夫妻分居两地已近三年。现在女方在四川,男方在北京打工,夫妻远隔千里,分居时间又将近三年,这种情况下是否就只有离婚一条路了呢?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小家和睦大家才能和谐,而且双方又有一个四岁的小孩,离婚势必影响其健康成长。为了让社会少一个单亲家庭,人间多一份温暖关爱,千里之外的距离也没有让工作人员说放弃,援助律师接案后多次与男方及其父母、大姐联系沟通,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王某放下工作从北京赶回随州,双方终于在市法律援助中心达成和解,握手言欢。现在夫妻重归于好,已经双双外出打工,双方的父母亲一起到中心向中心工作人员致谢。
    类似以上的案例,在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援助专线自动化平台的值班室,经常都会重演,面对当事人的褒奖和赞誉,工作人员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法律援助工作意义的所在,保障了群众的正当权益,彰显了政府的亲民形象,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再多的艰辛,也值得!
  
    (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州市12348法律援助专线自动化平台侧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