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妹俩的早餐店
作者:刘诗诗
本报记者 刘诗诗 路边早餐店方便快捷,行人在等公车或上班途中,匆忙买下一份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位于随城沿河大道的庹氏姐妹早餐店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早晨陪着市民开始一天的生活。 11月10日,早上5时,天还没亮,记者来到这家早餐店,姐妹俩早已忙活上了。不管刮风下雨,她们总是4点起床赶到店里,若是夏天,天亮得早,还得更早,不管节假日,从不间断。“做早餐生意,本钱小,没赊账,风险小,就是累点,赚的是辛苦钱。”姐姐一边发煤炉,一边说,“有好多大老板也是这样白手起家的,我们年轻,就该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从小做大。” 姐妹俩的时间和别人是倒着的。“早上别人睡得正香,我们就得起床了,下午别人都忙活,我们却得抓紧时间休息下。”妹妹边说边把面条抖散,“我们一天能卖面和粉五六十斤,(收入)并不比上班差。”得换煤烧开水煮面了,姐姐端起满满一大锅水说:“以前(端起来)觉得挺吃力,现在习惯了。”等面条煮好,妹妹将面放在桌上铺开,打开风扇吹凉、刷油,将面挑散。“这道工序很重要,搞不好的话你们吃的热干面就是一坨一坨的了。”妹妹说。看似简单的动作亲手操作起来才发现并不那么简单,面条总是绞在一块,挺费力,也考验耐心,记者挑了一会,手就酸了。 忙活完面条,妹妹又开始准备咸菜。“怕早上没胃口,准备点咸菜,客人就着咸菜吃面,开胃。”妹妹说。姐姐则准备汤料:“我们的面条、汤料都是早上现做,新鲜的味道好些。” 5点50分,来了第一位客人。姐姐煮面,妹妹放调料,两人配合默契。过了一会,来了群学生,五碗面姐妹俩三分钟就煮好端给客人。“都是赶着上班上学的,动作要快,不然客人就走了。”姐姐说着,给妹妹煮了碗面,自己则继续忙着煮卤蛋。 一切准备就绪时,已经快7点了,客人慢慢多起来,姐妹俩动作也越来越快,端面收碗都是一路小跑,忙得不亦乐乎。姐姐煮面总是不停晃动手里的勺,并用热水将碗烫一遍,这样冷天里顾客端起来暖和,面条也热乎。“快点,车来了!”有位客人要赶班车,姐姐看到车来了,连忙提醒客人。 俗话说,人无笑脸不开店。姐妹俩对每位顾客总是笑脸相迎,热情地打招呼。“吃点什么?”“要不要香菜?”“要不要辣椒?”她们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话语和动作。忙过一阵,姐姐忙中偷闲吃个包子垫垫肚子,客人来了,她赶忙放下包子,又开始煮面。这时有位客人吃完忘给钱,特地回来给钱。姐妹俩连声说着:“没事,没事,都是老顾客。” 一大早,姐妹俩一直忙活着,不曾坐下休息一会。谈到生活,谈到每天这么辛苦,却只能挣点小钱,姐妹俩为什么整天还是这么高兴,姐姐若有所思地说:“各人有各人的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要有自己的事业。”三四年来,她体会到早餐行业就是要态度好、味道好、环境卫生好,只要不怕辛苦,付出总有回报。姐妹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编织着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