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城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探访
(上接第一版) 新博物馆设有 “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神农故里、汉风唐韵、曾国迷踪”等展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在现代灯光造型技术的烘托下显得精美绝伦、光彩夺目,令许多游客驻足、凝望。亲手敲击编钟,聆听编钟演奏,游客充分感受到古老编钟的神韵和音律之美。 随州博物馆打开了一扇了解随州历史文化的“窗口”,成为我市“待客”的一道“招牌菜”,开馆1周年就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国家政要、文化学者等来到随州必看随州博物馆,许多农民从乡镇坐公汽来博物馆参观,一些市民家里来了客人也要带到博物馆去参观、游览一番。透过这扇“窗口”,许多人感受到随州灿烂的历史文化。 “但目前博物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说,因为场地问题,淅河叶家山古墓发掘出的大量西周时期的珍贵文物无法展出,按照曾侯乙编钟原件复制的一套编钟无法与观众见面等,“我们希望能尽快启动博物馆另外‘两翼'建设,完善功能和相关设施,提升现有展览水平。” 群艺馆里享受文化生活 “我们正在筹备元旦期间举办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曾都区群众艺术馆馆长龚红光说,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已在组织排演中。 目前,我市还没有市级群艺馆,城区群众文化活动主要由曾都区群艺馆担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7月1日,曾都区群艺馆组织承办的庆祝建党90年红歌演唱会吸引了无数群众,当晚的神农公园人山人海,演出前举行了拉歌比赛,现场气氛热烈。许多群众跟着一起唱歌,一位退休的老同志说:“这些歌曲唤起了我们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火红的年代。” 今年“五一”激情广场群众文化自助餐活动,在神农公园接连演出3天,歌曲、舞蹈、器乐演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观众大呼过瘾,享受了一道丰盛的节日大餐。每逢节假日,曾都区群艺馆都要在城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文艺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广场文艺调演等。目前,各社区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群艺馆经常指导、组织社区开展文化活动。 “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群艺馆人才流失严重。”龚红光说,“群艺馆要有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希望政府重视群艺馆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群众。”龚红光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各种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组建一支群众文化志愿服务队,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以弥补群艺馆当前服务的不足,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市民中心……随着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多的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着文化的盛宴,感受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愉悦和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