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调节助你找回睡眠
随州市曾都医院精神心理科 鲁从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遭受失眠折磨的人群越来越大。在临床工作中,我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失眠患者,他们动辄请医生给自己开各种安眠药,部分导致安眠药成瘾,然而在失眠的治疗中,针对原因的精神调节也不能忽视。 寻找导致失眠的原因: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如睡眠环境的改变、倒班失眠、疾病影响、胃肠过饱或过饥、刺激性饮食、心理压力过高等。一旦找到根源,可针对具体因素作相应调整。 及时解除精神压力:遇到烦心事或难以解决的困难,遭遇失眠并不奇怪。初遇失眠,如果能及时找信任的人聊一聊,积极寻找环境支持和精神安慰,释放精神压力,短暂失眠也就过去了。如果问题解决不了,自己又不能及时释放压力,失眠就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消除对失眠的恐惧: 不少人对失眠常有一些过分的恐惧,几天没睡好,就担心身体会垮掉,并因此产生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一睡不着就着急,越着急就越睡不着,造成恶性循环。其实,就算有几天没睡也不会有生命危险,睡眠也像人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功能一样,人脑有相应的功能区和机制在自动调节,晚上睡不好,白天就会犯困、发软,这种抑制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睡眠形式,并不需要人为的主观控制,人为的某些主观控制,如数数、努力要睡着等法子,不仅不能帮助睡眠,反倒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睡眠机制发挥作用;如不能理解这种状态的意义,而把它理解成脑子坏了、衰弱了,就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让失眠更加顽固。与其这样,不如顺其自然、放松心情,经过短暂的生物钟失调和重新调整后,睡眠就会自然恢复。 养成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 让生活起居规律化,养成有睡意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物钟;有时,你可能因工作繁忙而不得不晚睡,但早晨醒后仍然需要按时起床;遇到周末、假期,也不要睡懒觉,因为睡多了无用,并不能解除疲劳。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晚餐不宜吃得过饱,晚饭后可以保持1~2小时左右的运动,但在临睡前半小时,应避免从事剧烈运动和兴奋性的活动,睡前喝一些牛奶可能有助于睡眠,但不要喝兴奋性的饮料如可乐、咖啡、浓茶、酒,否则精神处于亢奋状态,难以入睡。 其他措施如改善睡眠环境,让环境保持安静、光线尽量暗一些、选择合适硬度的床垫、积极治疗影响睡眠的身体疾病等均有助于睡眠的恢复。 总之,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失眠者要根据自身状况采用对应的方法,从生理、心理、饮食、睡眠环境、生活习惯、情绪及心理等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大多数人的睡眠是可以恢复的。不过,失眠者如经过以上调整,严重失眠持续1~2周仍不能消除,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