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优秀作品鼓舞人
  (上接第一版)
  
    “……八十多岁,二姨妈成了一棵光秃秃的树/孤零零突兀在那间/摇摇欲坠的老屋/她佝偻的身影,连同成串的咳嗽/常比鸡鸣更早一步抵达/碾完谷的稻场,簸箕沾满了点点星光……”这是我市青年作家罗爱玉的诗集《青青玉米地》中的诗句。诗人借助女性特有的细腻笔锋,深入故乡泥土有感而发。篇中涌动的乡思、乡愁,底层生存状态的忧患,无不让读者受到心灵的震撼。
    10月21日,罗爱玉参加湖北省首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长江文艺》常务副社长胡翔称赞她的诗歌融入泥土,清新自然,语感好、意境美,张扬了诗歌的魅力。
    广水市农民诗人蔡诗国先后出版了 《诗国神龙梦》、《诗国感恩蔡家冲》等多部诗集。他的诗从大山和泥土中悟到灵性,乡土味浓郁又不乏现代气息,贴近生活,读来亲切。
  
  
    小说创作:扎根于文化沃土
  
    近期,我市又有三部长篇小说《吹鼓手》、《天汉浴》、《布袋沟》已出版或即将出版,总字数近百万。与之前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纪实小说《绿韵》一样,这些小说都取材于随州,将本土的民俗、历史、人物融入作品,赋予其时代精神和哲学意味,给人以思考、启迪。
    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秘书长、农民作家李旭斌说,那片神奇富饶的土地浸润了我,给了我取之不竭的营养。我们民族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很重要一点得益于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广大农民。农民可能微不足道,但他们身上的美无处不在。《布袋沟》着力发现这种美,挖掘他们的精神,展露他们悲情中的阳光、丑陋中的伟大。前不久,省作协举办农民作家培训班,李旭斌的《布袋沟》成为《湖北农民作家丛书》10个选题之一,获得省文学项目扶持。
    随州是片神奇的土地,遍地都是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远古的炎帝神农、千古绝响的编钟、改革开放的深入、地级随州市的成立、文化随州的构想,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启迪着作者的思维,催促着他们手中的笔。
    烈山问鼎、汉东织锦、乐都弄琴、随城夜话、太白风情……这是最近两期《编钟》杂志上的一些专栏。作为本地文学期刊,《编钟》以传播、弘扬地方文化为己任,引导作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写本土文化、地域风情、名城人物,每年发表作品近300篇。
    每两年一届的“编钟文艺奖”是我市文艺创作最高奖,迄今已举办过三届,《长发飘飘》、《桃花寨女人》、《游击队长朱正》约30件作品获奖。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赵建新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学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春天,我市各文艺创作团队一定会上攀文化高峰,下为群众服务,在随州这片厚实的文化土壤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优秀作品鼓舞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