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科技送到农民身边
近日走访我市多个农村种养基地(专业户),所见所闻令人鼓舞。这些靠先进技术武装头脑的新型农民,已经获得丰厚的回馈。但同时也发现,还有很多农民对科技致富不甚了了,或是有科技致富的愿望,却掌握不了要领。 笔者曾听我市一位科普工作者讲他经历的事:近年我市部分乡镇推广种植金银花,但有的农民见迟迟没有效益,担心“浪费”了地,便将这些引进的优质种苗拔掉。还有的乡镇,由于优质稻单产相对较低,农民情愿种植质次价低的常规型水稻,也不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优质稻。同时,许多人有科技致富的愿望,却又不知如何获取科技信息,也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假。 科技,与许多迫切希望富起来的农民之间,似乎还有一定距离。目前,一些农民的信息交流还处在“口口相传”的阶段,他们缺乏阅读,不会通过网络搜寻信息。组织农民培训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渠道,但在实践中,由于时间匆忙,那些急于应用科技的人,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可以立即操作的技术。 要缩短农业科技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必须要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开展工作。农民渴求富裕,他们希望看到最直接的效益。在农民中选择有引领作用者进行示范,用实实在在的效果打动周围的农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次,还要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一时一地的种养结构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也跟农民的劳动习惯有关。引进新技术、新项目,要做到新旧自然衔接、有机融合,才能“生根发芽”。 目前,我市相关单位已经采取了措施,如建立科普人才库,为农民提供“一对一”技术服务;建立遍布城乡的科普惠农服务站,把技术送到群众的身边……当然,我们希望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希望科技之花在广大农村越开越盛。 (彭 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