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了”堰成了放心堰
本报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张忠义 汪小华 广水长岭镇联合村,虽然处在徐家河库区,但用水却十分不方便。如今,在市住建委“三万”工作组的帮扶下,整修、改造原有堰塘成了老百姓最开心的事儿。 12月22日,记者来到该村三组,一口刚挖好的新堰塘呈现在眼前,宽宽的堤坝,褐红色的老塘底,20多位村民正在为堰塘护坡。和泥浆、筑基座、抬水泥板……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一块块水泥板被安放在堤坝内侧,再用水泥浇筑,不少村民干热了,脱下了外面的袄子。 听说记者来采访,大家不忘手中的活路,打开了话匣子。75岁的郑大爷说,这口堰塘50多年没有挖塘泥了,堰塘都塞平了,水深不足1米,到栽秧时节,放几块田的水就没有了。“现在堰塘挖深了,改大了,吃水、灌溉都有了,再遇到今年这样的干旱也不怕了。”说话间,他还一边仔细浇筑着泥浆,把每块水泥板之间的缝隙浇筑得实实的。 该村村支书郭克宝表示,农民对整修堰塘的积极性非常高,挖掘机挖好之后,村民自愿当义务工,给堰塘护坡。“挖堰塘是利农利民,我们理所应当出份力。”村民王振林说。 翻过一座小山,一台挖掘机正在稀泥中清淤。村民周家洪表示,这口堰塘完全是“三了”堰:下雨满了,天晴干了,栽秧不指望了,塘内泥巴近2米深。“现在整修,‘三了’堰也就成了放心堰了。” 郭克宝介绍,村委会利用移民后补资金、“三万”工作组帮扶、一事一议等资金,对30多口堰塘进行整修,确保每个组有2-3口放心堰。如今已经完成10口,正在施工2口,年终前将完成15口堰塘的整修,明年还将整修22口堰塘。 据悉,作为驻村工作组,市住建委为该村筹集了10余万元资金,同时会同村“两委会”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移民专项资金,号召村民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引入企业、个人联合经营等方式,为整修堰塘提供资金保障。并组织技术力量和工程机械对驻点村10处堰塘进行彻底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