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作业”,寒假中的“暖流”
作者:陈云
本报记者 陈云 学生的快乐寒假少不了寒假作业。近日,记者采访多所学校发现,虽然书面作业仍是主流,但今年我市一些学校在布置寒假作业时明显减少了传统习题,而是对学科作业进行创新,同时布置更加个性化的作业。 学科作业更有趣味 1月13日,在新华图书城儿童图书区的角落,一位年轻的妈妈正轻声地为女儿讲着童话故事,一本《儿童经典童话故事》摊开在妈妈的双膝上,女儿在一旁歪着脑袋认真地听着。“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一本课外书籍,是学校布置的一份寒假作业。”这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今年不少学校都将亲子阅读布置为寒假作业。环顾一周,陪着孩子来看书、买书的家长还真不少。 据了解,一些学校在学生寒假作业上进行了创新,少了枯燥的习题练习,多了几分趣味。在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上,学生的数学寒假作业为陪家长逛街置办年货,再以此为内容编写数学应用题并解答,同时细化了不同年级学生所编应用题需涉及的知识点。再如做好压岁钱的收支明细,当个“理财小专家”。英语作业则是与家长共同录制口语磁带,注重口语训练,并制作一张英文新年贺卡,开学后送给老师同学作为新年礼物。 曾都区实验小学的语文作业则是制作一份剪报或手抄报,配上插图、自己喜欢的名言等,新学期再组织评比。 “在作业方面,学校摒弃了传统的《寒假作业》,因为厚厚一本作业,学生做得辛苦,家长督促辛苦,到校后老师不可能全批全改,更不可能逐题讲解。在帮助孩子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突出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更受学生欢迎;新学期到校后,老师易于检查评比,更让家长放心。”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刘考申说。 “感恩”是一大主题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学科作业,“感恩”成了寒假作业的另一大主题,不少学校都布置了一份感恩作业。 “熊叔叔,您的帮助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使我的天空充满了阳光,让我知道有很多好心人在关注着我们……”广水市一中熊伟奖学金获得者余萍同学在给熊伟先生的信中写道。 新年将至,广水一中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给每一名受助学生布置了一份感恩作业,希望学生给资助自己的爱心人士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对方送去新年祝福。而学生也纷纷收到了对方的回信,信中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学习上再攀新高。 据了解,我市大部分学校,都在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中注明,学生在寒假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孝敬长辈等。 除了感恩主题,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在学生文明礼仪方面也布置了作业。这项名为“文明礼仪我能行”的作业,将走亲访友或是家里来客人时应该怎么做的一些小细节,都布置成作业。如要求学生做客时进门有礼貌地称呼主人并拜年、家里来客时为客人递上水果,主动与小客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等,做一个文明懂礼貌的小客人或小主人。 家长参与更广泛 不论是亲子阅读,还是与家长共同录制英语录音,走访发现,现在学生的寒假作业要求家长参与、配合来共同完成的内容越来越多。 据了解,我市大部分中小学在放寒假时,都会以“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寒假作业内容,并说明哪些作业是需要家长配合、共同完成的。学校在各项作业后面设有“家长评语”一栏。作业到底有没有认真做,看父母和长辈在上面的评语和签字便知。 在市外国语学校“学会自律我能行”这项作业里,作业内容有“早睡早起”、“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等几项,各项综合完成情况后面都设有“主动优秀”、“被动较好”、“还需努力”三个完成等级,家长需选择其一并签字评价,学生的这项作业才算完成。 “在寒假作业上让家长参与,一是为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二是将教育学生的接力棒交到家长手中,督促好学生,让学生寒假期间的教育不出现空白。”随县尚市中心学校的袁松老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