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让新村成景点———大洪山景区建设新农村侧记
  特约记者钟克波
    青瓦、马头墙……驱车走进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沿途随处可见徽派特色民居,与蓝天、白云相辉映。
    去岁年末,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大洪山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明方将大洪山新农村建设归纳为村镇一体化的 “大洪山模式”。
    近日,在珍珠泉村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村民杨进正与家人、邻居从卡车上卸下办酒席用的大圆桌、板凳等物品。“过段时间,我要开家‘农家乐’。”杨进边忙边乐呵呵地说。杨进家新房子的周围,还有近20栋明清徽派风格的新房子,坡后是40多亩的小果园。
    这个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是大洪山随南新农村示范区创建活动中的大手笔之一。如今,在大洪山风景区,像杨进一样,有300户近2000名居民住进新居。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大洪山,是随南新农村试验区的一部分。如何将新农村建设与景区景点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态度十分明确:把今天的新农村,建成明天的景区景点。
    为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景区先后请来清华大学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确立了“徽面青瓦马头墙”的主格调,并融入地道大洪山文化元素,对有代表性的大洪山豆腐、大洪山根雕、大洪山山珍等特色品牌进行了产业规划布局,做到一村一品、特色突出。
    新农村不仅是建几幢漂亮的房子,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实现新发展。大洪山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做到村有主导产业、组有居民示范点、联片有合作社、户有致富项目。
    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洪山坪村的根雕艺术合作社规模渐壮,以前当作柴禾烧的树枝、树兜,成为工艺品的原料,带动周围2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
    走进大洪山,产业发展之风扑面而来。绿水村“农家乐”一条街、珍珠泉村的水豆腐坊、长寿谷有机大米、熊氏祠村的特色商品一条街、喻虎养羊合作社、庹家村香菇经销一条街、祥云养猪合作社、黄木淌村的特色水果、花卉种植和红牛养殖合作社,都成为本村的产业支柱。
    近几年来,通过抓项目、促产业,大洪山9个村全部变成了富裕村,村年收入最低20万元,过百万元的超过20%,新修通村公路150公里。培植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50家,户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新村成景点———大洪山景区建设新农村侧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