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口堰塘换新颜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记者 唐天才 红彤彤的春联,亮闪闪的灯笼,谈笑风生的人群,一派喜庆祥和。龙年春节,曾都区洛阳镇珠宝山村涌现出一些新事物、新景象。 一进村,艳阳高照,一口口新整修的堰塘,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夺目,堰堤加高加宽了,堤内护坡硬化了,塘内清淤平整了,俨然一口口新堰塘。 “原来这些堰塘有20多年没担塘泥、清过淤了,堰堤年久失修快垮了,快装不住水了,一下雨堰就漫,一天干就见底,每年水稻生长没有保障。这些整修的堰塘,多亏了区林业局的‘三万’工作队来村驻点开挖整修,经过整修后一口堰少说要增蓄水3000方以上,给村里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还没等我开口问话,邻居们七嘴八舌称赞道。 在珠宝山村分水岭的一新整修堰塘工地格外夺目,这口“当家堰”昔日深藏不露的 “老底”又重见天日,坝堤加高了许多,塘底淤泥向下挖走了1米多,昔日“当家堰”又焕发生机。 据悉,这口“当家堰”是省地方志办公室帮忙整修的。乡亲们介绍,省地方志办公室“三万”工作队,热心堰塘整修,他们常驻村中,多次到现场指导挖塘工作,积极为村堰塘整修出谋划策,听取多方面意见,了解挖塘实际情况,并给予塘堰整治资金,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积极参与到挖堰塘的队伍中,地头、河边都留下他们深深的脚印。 “30多年来,从来没见过村里有这么大的行动。”“是啊!那还是八几年村里做义务工下堰塘担过泥。”“有了这新整修的‘当家堰’,今年蓄水、灌溉不愁哟!”……走亲串门的村民高兴地说。 沿随洛公路一路走来,一口口新整修的堰塘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