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记“随州的活雷锋”田进
作者:潘楠
  本报记者 潘楠 通讯员 聂少峰
    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田进只是一名普通的检验员;在社会上,他却被民众赞誉为“随州的活雷锋”。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献血先进个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省孝老爱亲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热心帮助他人却是无限的,我愿意一辈子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助人为乐渐成信念
    从1993年开始,田进便以社会志愿者、公益服务者的身份,利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等休息时间,帮助照顾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少年、救助疾病患者等在他看来生活特别困难的人群。
    谈及把助人为乐当成一种快乐,及这种信念的起源萌芽之初时。田进说:“小时候,学校经常开展学雷锋活动,姥姥也经常教育我要多做好事。得益于这样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潜移默化中,我就坚定地认为做好事是非常光荣的事情。而且,我坚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所以便开始并习惯了经常性地帮助他人。”
    点滴友爱之举
  3月5日上午,记者跟随田进来到曾都区南郊随园老年休闲院。田进给93岁的马兰芬带来了面包及威化饼等食物。据了解,5年前,田进的家与老人所住的聚玉街只有一巷之隔,他偶然得知马兰芬是一名孤寡老人,便义无反顾地义务照顾起老人的生活起居。前两年,马兰芬老人搬迁到老年休闲院,田进每个月至少两次来南郊探望老人。该院院长刘占秀说,每当田进走进养老院的大门,我们这里的老人都习惯这样称呼他“雷锋同志”,反而淡忘了他的本名。
    田进说:“自己固定资助的有3名学生,现在都上大学了。以前在乡镇上读小学和初中时,每周都会骑摩托车去看望他们。自己资助的那些钱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些贫困学生来说,一句小小的鼓励就会非常重要。”
  把助人当成一种习惯
    田进说:“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快20年的时间了,我固定资助的老人和孩子有30多人,前后花了有10多万元。在很累很疲惫的时候,资助学生的一个电话、一声简短的问候,就会特别高兴,又会充满干劲,继续乐此不疲地帮助他人。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可以接过‘接力棒’,继续助人为乐,要一直做好事和帮助别人。”
    谈及做好事的困难时。田进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我并没有明确的资助计划和资助名额安排,只要是遇到特别困难的人,我都一定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虽然每个月只有2000元收入,物质上不要追求太多,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把帮助他人当成一种习惯。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