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已组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77家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通讯员周玉祥、陈世文报道:眼下正是秋收秋播大忙季节,农村散落的玉米、水稻、芝麻等农作物秸秆比比皆是。曾都区北郊烽火山村村民赵善文瞅准商机,牵头组织成立随州市康华生态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及饲料加工、养牛业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曾都积极响应号召,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抢抓机遇,加速组建一批新的合作社。围绕农业转型升级,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组建适应当地生产发展的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万店镇高庙村有9000亩山场和一片片坡岗地,栎木资源丰富。在该区的积极引导下,目前已组建高庙菌业、欣昌生态养殖、兴民特色种植养殖等4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发展食用菌、林下养鸡、林果业,目前已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像高庙村这样,该区今年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0余家。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对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的同专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跨区域联合方式建立联合社。年初,在该区指导下,整合成立随州市农鑫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原来的新惠、丰谷、稻星等7家小型专业合作社进行整合,采取跨区域联合经营,跳出曾都,到随县、安陆、枣阳等地经营。他们统一农资购进,比原来降低成本20%;统一技术服务,比原来增加产量5%-10%;统一产品销售,产值比原来上升5%,多种优势让联合社越做越大,不到一年时间已流转土地2万余亩。 培养一批示范合作社。加强对现有农民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区已发展示范合作社6家。 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向一些种养大户大力宣传政策措施,指导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立帮扶台账,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支持家庭农场开展经营。目前,该区已发展家庭农场15家。 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倾斜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部门横向联合,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融资服务,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支持做大做强。 由于多措并举强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目前,该区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77家,入社成员达到2.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0%,社员收入比普通农户增收1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