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 就 辉 煌 之 路
——随县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纪实
作者:王松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李方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这是一片沸腾的土地,这也是一片孕育生机和创造奇迹的土地。 6年前,这里是经济的“荒原”;6年中,这里快速地发生着变化;6年后,这里厂房林立,充满着经济活力。这里是随县经济开发区,它就像拉满了风帆的船,在经济大海中快速航行着。 自2009年9月14日筹建随县经济开发区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在一片“荒园”上迅速搭建了随县招商引资平台,成为随县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 创业:在艰难中实现突破 6年间,似乎是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节奏与气势,昔日的荒地迅速崛起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工业区。几代人的梦想和勇气,仿佛一夜之间在钢锹和铁锤的辉映中,拉开了大开发的序幕…… 透视随县经济开发区这块热土的诞生过程,我们发现,一个关键词始终跳跃在我们心间,那就是“创新”。观念思维的创新,使开发区主动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从而产生了“热点效应”;服务手段的创新,优化了开发区的投资软硬环境,产生了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发展模式的创新,引导着开发区的建设向集群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创业伊始,举步维艰。面临着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等一系列巨大难题,随县县委、县政府和开发区一班人不等不靠,以创业者的姿态和超人的勇气与魄力,审时度势,深入考察,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确立发展战略,健全职能机构,创新管理机制,喊出了 “要建就得高标准,要建就要建好”的战斗口号。开发区作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主战场和对外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聚全县之财支持园区建设与发展,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经济实力大步提升。 2014年,随县经济开发区新签约项目6个,在谈项目6个,新开工项目5个,新投产项目5个,净增规模以上企业4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4.95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3亿元,同比增长17.74%,占全县15%,招商引资7.41亿元,同比增长7.39%,占全县11%;税收2077.72万元,同比增长71.6%,占全县5%,外贸出口4769.9万美元,占全县10%,开发区以不到千分之一(0.07%)的版图面积,实现了全县10%的生产总值、5%的财政收入、10%的外贸出口、15%的固定资产投资。 发展:在奋进中加速跨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随县经济开发区坚持改革创新,致力科学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企业从无到有,项目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质量从低到高,效益逐年提高,速度不断加快。 服务质效不断优化。随县经济开发区始终将企业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实行干部包保企业制度,为项目落户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对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集中精力、力量解决。积极与市、县就业部门对接,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会,推荐社区群众到企业就业。积极与环保部门对接,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工作。搭建银企平台,帮助企业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主动向县政府汇报,为企业周转资金和项目资金寻求支持。联合县科技局,为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及专利提供上门服务。双星生物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利用复合材料”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天星粮油申报的“米糠生产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项目”获得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炎帝科技入选“四个一批”重点企业。 平台建设步伐加快。现有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国道两侧及园区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做好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园区面貌日新月异。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可以顺利入驻,铁路以东园区指挥部边组建边建设,高标准建设完成1#路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下,科学编制完成开发区二期工业园总体规划。 未来:在创新中蓄势待发 2015年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调整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随县经济开发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潜力无限的全新发展时期。 在新一轮大发展的形势下,随县经济开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服务、创新”总目标,努力在提升服务质效、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上挖掘新潜力,在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上寻求新突破,在建设新型园区上迈出新步伐,为随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县经济开发区将在抢抓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机遇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增强内部发展活力,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平台建设提档升级,大力扶持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加快科技转化成果,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创建优质“服务”品牌,加强园区综合管理,打造和谐美丽园区。 改革与发展并举、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几年,伴随着开发区规划、建设的深入实施和优越的投资条件进一步凸显;随着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及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的成长壮大,随县经济开发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谱写出更为壮观的工业发展新篇章。 随县经济开发区部分知名企业风采 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湖北炎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炎帝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企业。她位于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湖北随州,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注册资金6000万元,占地面积608亩,自购林木山地近万亩。现已累计投资10亿元,职工6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35人,博士5人。建成了世界领先技术的食用菌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了传统食用菌加工出口贸易、工厂化标准化生产香菇、循环经济(生产有机肥及生物饲料)、香菇高值化(保健品和药品)四大项目。整合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业最先进技术,形成了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食用菌产业链关键技术和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已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张俐娜院士是公司首席合作专家,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成立了随县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规划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20亿元,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炎帝公司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随州市企业50强、随州市十佳纳税企业、市县各项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2014年开年之初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百亿产值重点扶持企业。炎帝公司以科技创新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样本。 炎帝公司以推动本地区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己任,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三年加速发展计划纲要”、“工业三年倍增计划”有关精神,制定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本地区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把企业做大做强、打造100亿产值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三年研发,彻底解决了香菇工厂化生产专用菌种和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制造三大核心技术要素,2013年9月中旬,公司国内首创工厂化生产香菇获得成功,顺利投产,实现了香菇工厂化周年生产,彻底改变了香菇只能季节性栽培的历史。 炎帝公司以立足服务三农产业、传承炎帝大爱精神、励志人类健康事业为己任,以科技创新引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致力构建食用菌产业标准,打造创新农业产业领导型企业标杆,并冲刺百亿元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 湖北省允升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简介 湖北省允升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80亩,建筑面积32万m2,其中:标准生产厂房面积15万m2,员工生活建筑面积12万m2,现代化物流园占地面积2万m2,园区职业学校建筑面积3万m2。工业园设在随岳高速出口处,紧挨316国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 湖北允升科技工业园园区整体规划起点高、建设品味高、管理效能高。规划建成路网纵横、厂房林立,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前景广阔。工业园内配套建设有职业技术学校和现代化物流园,职业学校为园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允升物流园以快捷便利、全方位的服务有效解决内地企业订单交期问题。园区以高新科技为主题,以完善的产业链为最终目标,励精图治,全力打造坚实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公司依靠自身雄厚的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自主投资新能源行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公司以随县为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聚合物锂离子烟用电池、数码电池、动力电池。公司各项资源充沛,综合实力强劲,拥有一流的生产检测设备,汇聚了行业内大批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领域的优秀人才,并在深圳市宝安区设立分公司。 2015年3月,公司被湖北省发改委授予“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公司圆柱电池日产10万支,数码电池日产15万安时。公司自投产之日起,就坚持“客户至上,制造精品,诚信经营,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严抓每一个制成环节,产品在检测车间设有19道工序,保证产品在高温、低温、恒湿、冲击、挤压、过充、运输振动等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在严格的质量管控下,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先后通过 了 CE、FC、ROSH、UTL、EMC、MSDS、UN38.3、航空运输等认证。 公司依靠稳定的产品品质,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电子烟、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电动工具等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公司产品在美国、俄罗斯、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好评,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形成了允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湖北允升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奉行“诚信、创新、责任、共赢”的价值取向,坚持科技创新,秉承服务社会、永续经营的企业态度,以新能源利用开发为己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与追求。工业园借政策支持之优势、人脉兴旺之气势,将实现建成拥有“百家企业、万名职工”的大型高新产业园区,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孵化成长的摇篮! 湖北天星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湖北天星粮油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由随县天星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变更设立)是从事粮油种植、购销、加工、储存、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年加工油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并建有10万吨食用油储存罐和16万吨粮食仓储容量,建成日灌装200吨生产能力小包装油脂生产线和日产30吨副产品油酸、硬脂酸、黑酸生产线。 公司始终坚持以“天星用心、用户放心”为经营方针,以完善的企业管理和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动力,以优秀的企业形象和深入的企业宣传为桥梁,以一流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为导向,以“打造鹿鹤品牌,创建百年企业”为目标的理念,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注册的“鹿鹤”食用油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随州市知名商标”。现已覆盖大米、面粉、稻米油、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调和油等8个系列30余个规格及菜籽粕、米糠粕、油酸、硬脂酸、糠蜡等副产品。 公司于2013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百佳粮油企业”、“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中国稻米油加工企业10强”、“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省粮食局认定为“湖北省军供食用油定点加工企业”。公司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在随州市区及乡镇建立了放心粮油连锁店23家,构建放心粮油市场体系。 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与武汉轻工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和毕业生实习基地,研发中心2013年10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随州市第一家粮油产业“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013年12月经省科协认定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获“201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司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随县洪山、万福店农场流转土地3万余亩,建立粮油原料基地,带动“三农”发展。 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简介 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公司自创立以来,以“整合资源优势、发展创汇农业”为使命,专营茶叶、香菇、木耳等特色农产品,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 公司自成立之初,提出了“质量创品牌、品牌促营销”、“质量和信誉是中兴的永恒主题”的战略决策,严格按照国家出口食品生产标准和欧盟食品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先后通过了QS、HACCP、ISO9001、GAP、有机等体系认证,从源头上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安全。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2012年,为突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原有香菇产业基础上,公司立足湖北省特色资源优势,开始发展茶叶产业,启动茶叶项目“三万工程”(十万亩茶园、十万平米车间、一万吨产能),着力构建“一个总部三个加工厂一栋茶楼”的战略布局,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近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通过“建基地、盖厂房、兴品牌、搞创新、拓市场”等手段,一是新建、改造车间面积8万多平米,基本建成了以雨亭岭加工厂生产名优红茶和绿茶、以刘店加工厂生产出口绿茶及黑茶、以大洪山加工厂生产中档绿茶、以淮河加工厂生产珠茶、以随县加工厂主打精制及包装的五个各具特色的茶叶生产基地,引进安装绿茶、红茶、黑茶加工设备300多套,公司产能已达到1万吨以上;二是在随州地区完成了10000多亩茶园的土地流转,并按照出口茶叶要求进行了改造。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合作、备案茶园基地5万亩,公司茶产业现已辐射了湖北、浙江、河南3个省份7个县市16个乡镇;三是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了雪芽、帝红、老青砖等新产品,并配套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随州特色元素的包装。 与此同时,公司依托多年的国际贸易经验、国际客户积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武汉、深圳、上海、广州四大海关,采用陆运、海运、空运等方式,公司产品已远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及总体规划的完成,公司的茶园基地、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预期2015年可实现茶叶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2016年实现茶叶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结合公司食用菌出口,未来两年内,公司全年出口创汇可突破1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