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奋进 锐意进取
全力展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随县作为
中共随县县委 随县人民政府
作者:区
建县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干群充分发扬“解放思想、实干兴县、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随县精神”,着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三大战略”,奋力推进“活力随县、魅力随县、和谐随县”建设,历经近六年的艰苦创业、砥砺奋进,以非常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破茧成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一座生态园林新县城、一个省级开发区、一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速,县域经济在全省大幅进位,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分别是2009年的2.1倍、4.9倍、4.7倍、6.2倍、10.3倍、10.6倍。2009年至2012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30位,2014年又在全省实施分类考核Ⅱ类29个县(市、区)中跃升了2位。今年以来,积极应对新常态,经济继续保持稳中竞进态势。元至四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6%、12.6%、11.6%、16.9%;一季度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2.3%。 特色产业迅速壮大。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2+12”工业园,截至四月底,县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36个,投产23个,12个镇(场)工业园企业超过100家;发展规模以上企业230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登陆“新三板”“新四板”企业4家,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3家;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由建县之初的3家增至43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7家。农业特色更加鲜明。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十大特色种植板块不断扩大,“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引领传统农业向规模、高效的现代农业迈进。旅游蓬勃发展。建成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省级地质公园,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强县”。今年元至四月,全县接待旅客2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9.2%。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由2009年的45.0:35.2:19.8调整到2014年的37.0:44.5:18.5。投资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累计招引项目382个,到位资金282.51亿元;向上争取项目2410个,落实资金78.73亿元。今年元至四月,全县新开工项目83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5个。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从零起步培育了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等八大产业集群,2014年,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石材及建材业年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今年元至四月,实现产值32.75亿元、34.33亿元。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截至四月底,全县城镇化率达42.5%。同步推进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县开发区和炎帝故里景区配套四大功能区建设,水、电、路、气等基础工程全面竣工,新县城逐步绽放出“一湖清水,两岸新城”的美丽画卷。18个镇场完成总规修编,筹资2亿余元开展小城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2镇获全国重点镇命名,3镇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中心镇”。深入开展“三万”活动,全力建设“全域美丽乡村”,15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9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改革开放活力尽显。积极推行大部制和大科室制,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行政模式;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改革,初步实现注册登记联审联办“一表通”,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逐步实行政府性债务分类预算管理,多层次加强资本建设,激活了万众创新、全民创业,市场主体由建县之初的2.5万户发展到目前的4.9万户。外贸出口高歌猛进,2014年实现出口4.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21家出口企业实现出口1.02亿美元。 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发放率均达100%;基本药物采购率全省第一,村级卫生室扩改工作完成;900余套廉租房、公租房配租到位,40.7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以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认定;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1.2万元,分别是2009年的1.5倍、2.1倍。 党建水平全面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严明政治纪律规矩及“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全县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根本转变,作为意识、规矩纪律意识得到切实加强。建立“三级联动”党建工作机制,实施“三题三点”工作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活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创新“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干部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充分激发。不断强化“两个责任”,坚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等案件,全县呈现出党风清、政风纯、正气扬的新气象。 当前,随县已经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围绕“三个随县”建设目标,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大力发扬“随县精神”,举改革旗,扬激情帆,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气魄,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务实敬业、开拓进取的作风,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农村产权制度、财政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着力将随县建成全省效率最高、创业环境最优、发展活力最强的县市之一;坚持特色发展,打造一个200亿元、三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根本转变;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成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县城,一批整洁、靓丽的小城镇,一个生态、文明的新农村;狠抓党的建设,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将财力增长的80%用于民生改善,让随县人民的生活更加和谐、舒心。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随县一定能够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实现更新更大的作为! 点击经济: 稳中竞进大跃升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稳中竞进大跃升。做大了特色工业。元至四月,全县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9.09亿元,同比增长23.59%。农副食品加工、矿产石材及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94.65亿元,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5.7%。做强了现代农业。形成30万亩木本油料、15万亩林果、万亩油用牡丹等一批以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特征的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壮大了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8家,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发展了生态文化旅游业。坚持“全域旅游、全域规划、全域推进”理念,截至四月底,全县接待旅客2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9.2%。提升了经济实力。元至四月,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9.09亿元,同比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03亿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88亿元,同比增长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22%;一季度实现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点击文化: 文化事业大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县图书馆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建2个乡镇文体活动广场、1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0个健身路径,完成1890个自然湾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启动“村村响”和“户户通”工程,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正逐步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功举办了五届炎帝文化庙会,开展260余场“三下乡”演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000余场。全民健身活动成为新常态。成功举办“2015年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千人百盘中国象棋大赛”活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积极保护并引导非遗项目走向市场,10个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年产值超过1亿元;洪山二月风葛粉、均川李廷广麻酥饼、厉山腐乳等均成长为年产值过千万元的规模企业。随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点击产业: 转型升级大提速 按照“产业培育特色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产业发展集约化”的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石材及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旅游业等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元至四月,八大产业实现产值109.75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2.75亿元,同比增长23.32%;矿石石材及建材业实现产值34.33亿元,同比增长29.56%;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0.82亿元,同比增长1.29%;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实现产值8.75亿元,同比增长20.08%;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95.7%;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29.97%;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47亿元;旅游业实现综合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9.2%。 点击交通: 城乡一体大畅通 截至四月底,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汉十、随岳、麻竹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5条国道为主动脉,6条省道为主干线的公路交通网络。完成麻竹高速公路随县段54公里、东外环(316国道)17.2公里一级公路建设任务,新建、扩建厉均、任新、合厉、新唐等二级公路138.24公里,实施县乡等级公路提档升级98公里,建立了城乡一体、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国家二级中心客运站,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和城市出租车运营;新建五级客运站10个、农村综合服务站6个,增开农村客运班线69条;新建渡口2个,改造渡船12艘。完成国省干线大修321公里,危桥改造47座,创建了以316国道为样板的省、市文明路148.9公里。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行政村和自然湾延伸,修建通村公路1450.7公里。截至目前,随县公路总里程为4338公里,公路密度由建县初的55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为73公里/百平方公里。 随县简介 2009年7月29日,共和国最年轻的县——随县诞生了。新随县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一版图大县,辖19个镇 (场),2个风景区管委会,1个省级开发区,396个村 (居)委会,总人口97.35万,其中农业人口87.86万。随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与八县市(区)接壤,处在湖北“两圈节点”、“鄂西圈门户”,是东至苏沪,西走川陕,北通中原,南达荆湘的重要通道,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之称。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及6条省道纵贯全境。随县风景秀美、钟灵隽秀。西南大洪山有“汉东地阔无双垸,楚北天空第一峰”的称誉,东北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有各类旅游景点300多处,其中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随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素有“鄂北粮仓”的美誉;享有香菇之乡、惠兰之乡之美誉,是全国最大的香菇木耳加工基地和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食用菌、油桃、蜜枣、茶叶、兰草、泡泡青、三黄鸡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有黄金、铁、重晶石、钾长石等40多种矿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