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千 帆 竞 发 在 随 县
——随县以开放创新激发动力增强活力
  2009年,随县挂牌成立,一穷二白。
    2014年,随县有5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的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及外贸出口总额3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短短六年时间,随县交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向开放创新要动力,向开放创新要活力,正是随县求发展、谋跨越的不二法宝。随县正扬起依靠开放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风帆,吹响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号角。
  外向经济带动区域发展
    建县伊始,随县整体开放水平不高、工业基础薄弱。如何突围?随县人瞄准外贸出口这篇文章,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在向内挖潜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源。
    “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随县人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大刀阔斧行动起来——从用地、税收、融资、环境优化等各个方面对出口企业进行了倾斜,极大提振了企业出口信心。同时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对备案出口企业实行“直通车”跟踪服务,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积极给予支持配合,全力解决实际问题。企业没有专业人才的,随县就实行“一站式”服务,派专人帮企业“跑外勤”,搞认证、办手续、操作出口流程,尽量把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企业“跨栏”出海。
    多年来,随县坚持以外向型经济拉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借助名牌效应,提高特色经济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发展。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利用外资、增强发展后劲的主抓手,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督办,兑现招商政策,提速项目建设,提高招商实效。着力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内500强知名企业、国内外上市公司,寻求战略合作,积极在“高大外新”项目引进上寻求新突破。如今,随县出口创汇企业达29家,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10家,出口品种从单一依靠食用菌逐步向中药材、茶叶、泡菜、纺织服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产品拓展,出口总额达4.84亿美元。裕国菇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全国食用菌行业第一家登陆全国性资本市场的企业,随县已经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县。
  科技创新拓展升级空间
    加快布局国际市场,落脚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创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建县以来,随县紧扣创新驱动战略,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举措,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随县抓住“培育、筛选、申报、跟踪”四个环节,突出项目引领,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1个,获项目资金1235万元,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水平创新成果。2014年获得首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立项,扶持资金达到300万元。累计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20项,9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长,2家企业进入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工程,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粮油、食用菌、茶叶、葛根等产业在精深加工和农副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巨大进展,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
    目前,全县有22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合作项目45项,建成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5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建成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覆盖了全县四大主导产业,形成分工合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区域创新体系。累计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2亿元,近一年内转化科技成果8项,形成新产品新工艺6个,投建新项目2个,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人才支撑引领战略崛起
    创新驱动,少不了人才支撑。随县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创新育才、用才、创业、激励等政策,以人才的快速发展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围绕“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随县以“神农育才121”工程、“雏鹰成长222”工程、“人才兴旅151”工程、外出人才“反哺”工程和高层次人才“筑巢引凤”工程等五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的生活补贴和培训,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资助和奖励。2014年3月,首次对引进的张俐娜院士等5名高层次人才及一批科技成果奖励57.3万元,激发了用人单位重才引智的积极性和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动力。目前,随县正着手在新县城规划建设“高新企业总部”,大力引进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免费入驻,将企业总部打造成体制机制灵活、发展环境宽松、创业活力充足的人才发展特区。
    截止2014年底,随县共引进院士教授等一批省部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重点产业创新团队3家。
  优化环境打造服务高地
    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随县,人们不禁要问:客商缘何青睐于此,其吸引力来自哪里?环境是影响力,也是竞争力,随县坚持以环境树形象,以环境促发展,以铁的手段、硬的措施,不断加强环境建设,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
    近年来,敢于吃螃蟹的随县人不断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对所有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进行梳理,把原有的422项行政审批精简为197项;取消、停止收费项目62项,减免、降低收费标准31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联审会办、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审批模式,打造全省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审批费用最低的“三最”城市之一,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让企业家放开胆子投资创业、快速发展。
    随县坚持“笑脸抓服务,黑脸抓整治”,严格监督查处,保障规范的法治环境。在随县政府网、随县党风廉政网开通网络投诉举报功能,公布“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电子信箱,设立环境投诉举报电话,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投诉,承诺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对重大投诉件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20个工作日,确保投诉事项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去年来,随县协调企业与执法部门关系3起,约谈提醒5人,受理各类企业投诉举报6起,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案件5起,诫勉谈话7人,政纪处分1人。
    如今,“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效率高”已经成为随县投资环境的标签,越来越多外商因为看中随县良好的投资环境选择在随县投资兴业。
    随县企业加速进军资本市场
    本报讯 日前,随县抱朴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委托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中小板”,成为随县第4家进军全国资本市场的企业。
    近年来,随县把推动企业上市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宣传国家出台的上市新政策,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提振企业上市信心;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协调解决上市问题,助推企业迈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去年5月,昱辰农业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新四板”,拉开随县企业“逐浪”资本市场的帷幕。此后,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成为全国香菇行业首家登陆全国性资本市场的企业;金船食品公司挂牌 “新四板”。
    目前,随县茂盛生物、双星生物、炎帝科技3家企业已与券商签订挂牌辅导协议,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全县纳入到上市后备资源库的企业达到11家,初步形成了“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报会一批”的推进格局。
  随县经济开发区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本报讯 近日,随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深入企业服务,与天星粮油、炎帝科技等重点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得到企业负责人赞可。
    近年来,随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针对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有效措施,强化服务意识,始终将企业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随县经济开发区实行干部包保企业制度,为项目落户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对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集中精力、力量解决。积极与市、县就业部门对接,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会,推荐社区群众到企业就业。积极与环保部门对接,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工作。搭建银企平台,帮助企业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主动向县政府汇报,为企业周转资金和项目资金寻求支持。联合县科技局,为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及专利提供上门服务。
    在管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下,2014年,双星生物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利用复合材料”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天星粮油申报的“米糠生产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关键技术转化与示范项目”获得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允升、鸿荣盛成功获得“助保贷”资金支持;炎帝科技入选“四个一批”重点企业。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 帆 竞 发 在 随 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随县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