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筑“ 绿 色 梦 ”
——随县“绿满行动”纪实
“绿满荆楚”,随县是排头兵。去年,全省门户绿化现场会、木本油料现场会先后在随县召开。 “绿满随州”,随县是主力军。计划3年造林35.6万亩,占全市总任务的48.7%。 “绿满行动”,随县全员上阵。目前造林近13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20%。 共筑“绿色梦”,随县争创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打造全球华人生态老家。 层层有压力 人人挑担子 3年造林35.6万亩,这个担子,不轻!对于森林覆盖率达57.6%的随县来说,必须见缝插绿,留不得一片荒地。 在全省版图上,随县处于“两圈节点”和“西圈门户”;在随州地区,随县是旅游产业主战场。随县生态,成为更多目光关注的焦点。县委书记陈德贵说:“建设全景随县,为建成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随县作为!” “绿满行动”,被列为县政府2015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县政府与各地、各部门签订“绿满随县”目标责任状,把造林任务和防火责任分解到县、镇、村、组,四级责任包保,纳入年终考核。 责任状实行重奖重惩。对造林2000至1万亩以上的乡镇,分别奖励5万、10万、15万元;对政策措施不到位、防火责任落实不具体、年度任务没完成的,定期通报;对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实行约谈问责。县直领导包片驻点,定期督导,全县专项督查考核,每年至少一次,各地绿化工作干的好不好、快不快,一目了然。 这套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有压力、人人挑担子。万和镇镇委书记李清照签下“军令状”后只撂下一句话,“抓落实!” 压力传下来,三里岗镇杨家棚村干部带头,全村动员,荒山造林、通道造林、村庄造林同步推进。“三年的任务,一年完成。”村支书蔡建林说,“不留一片荒地,力争三年打造出一个旅游名村。” 全县一盘棋 共绘一张图 全景随县,华人老家。在随县蓝图中,绿色作底,景区添彩,生态和旅游将融绘一幅靓丽画卷。 “一核、两屏、三网、千湾”,生态画卷骨肉丰满,泽覆全县。以新县城和炎帝景区为核心,建设大洪山、桐柏山两个生态屏障,完善道路、水系、农田三大林网,打造人居和谐的千湾村庄。 这幅画,凝聚着随县人的集体智慧和汗水。 发改、财政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加大绿化投入;国土、住建、教育部门积极推进矿山复绿、城镇街道、社区和校园绿化;交通、水利部门负责通道、水域绿化和生态修复;农业、移民、扶贫等部门结合涉林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青妇等组织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捐资、认建、认养、义务植树,全员参与。 虽然财力困难,随县拿出2000万元,作为“绿满随县”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2亿元,支持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通过“林权证+保单”融资新模式,争取贷款2亿元。 “杠杆效应”引爆10亿民资上山造林,“四大生态工程”在随县展开——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绿化宜林荒山、荒地、滩涂地等无立木林地,大力发展生态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采取连片绿化、整村推进的方式,以村庄自然湾为重点,绿化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及零星闲置地,开展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活动; 生态景观林带工程,重点打造通道景观绿化新亮点,力争到2017年实现铁路、公路、河流、湖泊沿岸宜林地绿色全覆盖; 森林城镇创建工程,以新县城和集镇为重点,见空增绿、见缝插绿,建设环城绿带和公共绿地,加强街道、社区、单位、庭院绿化,开展森林城镇创建活动。 一年见成效、两年达目标、三年再提高。3年后,全县70%以上村达到绿色示范村标准,主要道路、河流绿化率达95%,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1.2%,集镇绿化率达25%,全县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实现绿色全覆盖。 种管两手抓 效益三合一 出门皆翠,满眼新绿。随县生态,来之不易! 在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过程中,随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改善民生、统筹规划、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科技支撑”的原则,因地制宜定方案,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 如何做到种一片、活一片? 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随县推行新造林抚育管护责任制,落实管护措施、管护力度、管护主体,不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向造林绿化点选派技术员,现场服务、巡回指导,严把苗木、整地、栽植、管护四关,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随县神农丰源国际农业有限公司在尚市镇流转林地2万亩,栽植油用牡丹500万株,成活率高达98%。 呵护生态家园,林业部门责无旁贷。他们打造林业资源监管平台,制定全县林业生态管控 “一张图”;严守林木采伐限额和林地征占定额 “两条红线”;建设林业执法管理、社会化服务、专业化防火 “三支队伍”;重点打击滥伐林木、滥占林地、滥猎野生动物、滥采野生植物 “四害行为”。 绿满工程,也是绿美工程、绿富工程。随县在推进林业建设中,力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合一”。在环潭镇龙家河村,湖北佳禾公司整体流转岗地2万亩,当地农户以山场入股,参与生产管理,分享经济收益。目前,基地整地6000亩,新栽油茶苗6000亩,绿意盎然。 全县优先发展油茶、核桃、油用牡丹、板栗等木本粮油,大力发展菇耳林和速生丰产林,积极发展花卉苗木、木本中药材、干鲜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态疗养等新兴产业。各地因地制宜,把一片片荒地,变成产业富民的“聚宝盆”。 不久的未来,随县将已成为绿的海洋,花的世界,鸟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