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八旬老翁的“论语新解”
  荆楚行采访组记者 刘文景 朱哲 邓一凡 郭仕新
    很多人不读经典古籍,不是因为经典古籍不好,而是“读不懂”。
    诸如《论语》,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何弄出一个让大众都看得懂的读本?荆门市年逾八旬的荆楚理工学院退休教师胡维尧为此干得“不亦乐乎”!
    近日,荆楚行采访组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眼前这位“80后”学者,记忆力超强,《论语》哪句话在哪页哪行都背得出来。古籍中密麻如蚁大小的字,他居然不戴眼镜就看得清。
    老人热邀记者进他书斋参观。书桌上、箱子上、床头上满满都是古籍,有的泛黄了,有的磨破了。透过书柜玻璃窗,可以看到《十三经注疏》、《辞通》、《辞源》、《辞海》、《论语别裁》、《四书集注》等书籍整齐摆放其中。
    擦拭岁月的尘埃,老人给记者娓娓道出他和《论语》的情缘。
    胡老六岁开始读书,在私塾背诵《四书五经》等。华中师范学院毕业先后在兴山、荆门等地中学、中师、大学任教,直到退休。
    退休不退学,退休不退志。胡维尧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2007年,胡维尧在街上无意拾到一张旧报纸,上面有一行标题:“《论语》可以乱讲吗?”。拿起报纸细看,都是论语中被后人曲解、误读和讹传的笑话。胡维尧当时的感觉是一下子像“被雷电击中”了。
    “千百年来,各种形式的《论语》解读,眩人耳目,争论纷纭,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经典知识储备,处于被误导的境地。”他决心要为国学经典的正确解读和传承光大“做点有意义”的事。
    “老夫聊发少年狂”。当时75岁高龄的胡维尧凭着幼时读“四书五经”的“童子功”和在华中师范学院求学期间对《论语》的深入研读和几十年语文教学的文字功底,5年时间,素衣简食,青灯相伴,硬是把《论语》重新一字字地“啃”了一遍,手写出了四十万字的《论语新解》书稿。
    胡维尧说,在研究和诠释论语时,他将古代汉语语法作为最重要的准绳,以语言背景实际为根据、以修辞学作辅助,训诂学作后盾,力求矫正历来对《论语》140章中的误解或者曲解,向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一部真实的论语”。
    “推广学习古籍经典,不是守旧倒退,而是与时俱进!”老人的愿望,“是将自己的余生投入到传统经典的解读和引导上来,向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推广国学经典!”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八旬老翁的“论语新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