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老翁的“德教馆”
荆楚行采访组记者 马大军 吴军 冉运芳 安家友 他只上过3年小学,却热爱阅读,通过自学勤修达到初中文化水平;尽管经历坎坷,但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没放弃阅读,写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没有报酬和场地,他就在家自办 “德教馆”18年,教育感化了数以万计的基层党员、群众和中小学生…… 他就是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洲岭村村民汪文坪老先生。近日,这位开朗、健谈的老人领我们参观了他的“德教馆”。 走进一楼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桃市关工委颁发的两块“关心下一代”的奖牌,牌子下面的小铝合金书柜里,放着汪老看过的书,有鲁迅精品集、外国文学作品选等数十本。旁边墙上挂着一副隶书对联:“传祖国古今先进文化,扬中华历代忠正英模”,右边墙上挂着一排各类奖状、证书等。 顺着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两间房屋里的柜子上、桌子上、墙壁上,摆的、挂的都是汪老收集剪贴的报纸、宣传图册等资料,以及他亲自书写的宣传条幅。内容涉及反腐倡廉、中国梦、党史教育、传统文化、个人心得等方方面面。见我们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赏,汪老兴致很高,现场为我们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 《咱们中国人都是英雄汉》,并展示了他尘封的近百本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1942年生的汪文坪老人是一名退伍军人,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期间,汪文坪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报刊上好的文章,他都要剪下来保存,闲暇时当“点心”细细品味。回乡后,几十年来兴趣不减,勤耕不辍,收集了3000多张图片,写了30万字的心得体会,制作了200多张挂图、500万字的剪贴资料。1997年开始义务开办 “德教馆”,通过办固定展、流动展及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建设成就,开展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当地青少年、农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中带来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