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留余韵
荆楚行采访组记者 冉运芳吴军马大军安家友 “知新书社”取义于“温故而知新”,书社偏安于咸宁市永安城区西街的拐角处,门面很窄,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抬头,但见一副红底黑字的对联:“知书达理博学多才靠勤奋,新社老店精选几本须及时”;横批:“知新书社”。毛体蓝色草书,遒劲古朴,颇有韵味。走进书社,约20平方米的店内逼仄拥挤,八格书柜贴着三面墙,满满当当;最高层要踮起脚尖才够得着。屋子中间也堆起一摞书,小书屋被隔成横卧的“山”字,方寸之地,暗香浮动。 “你看到的只是三分之一,在我家里,床头、沙发、桌子都放满了书,估计还有几万册。”知新书社主人程汉明说。如今,知新书社是咸宁城区最大、品种最全的旧书店。 书社静悄悄,却吸引了不少“探幽寻胜”的读书人,与常客渐渐成了君子之交,门上贴的对联是今年1月客人王功才所送。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进门左侧第一个书柜,全是咸宁本地作家出版的书籍:小说、散文、诗歌、民俗、咸宁发展史等,共800余本。“从我手上过的书不计其数,从这些书中可看到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收旧书就像考古一样,旧书可以权衡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程汉明说,“从2003年起,一直收书,发现普通老百姓其实藏了不少宝贝。”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书旧而不脏,部分年代久远的书被塑料薄膜包好。对收来的每一本旧书,程汉明总是细致地掸去尘埃,后用酒精擦拭,遇破损处,用透明纸精心修补、装订…… 长期受书香浸润,程汉明在近20家报刊刊发了稿件,获得4个国家级奖项。 程汉明这位文化“摆渡人”,坚守着方寸之地,收书、藏书、读书、卖书,耕耘着阅读的田地,为香城咸宁的文化血脉留住了一抹余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