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有“诗”“书”气自华
——宜昌以大视野铸就城市文化品牌
作者:黄春梅
荆楚行记者 黄春梅 6月8日,由文化部、省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人民政府参与承办的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宜昌拉开序幕。海内外嘉宾齐聚“中国诗歌之城”宜昌,品味传统端午习俗,祭奠伟大诗人屈原。 近年来,宜昌以大视野、大气度,通过举办重大节庆文化活动,铸就了诗歌之城、读书之城等一批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启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宜昌文化强市的步伐走得越来越稳健。 全城诵诗,诗歌之城孕灵气 “因为你,我们认知秭归是诗的原乡;因为你,我们认知诗是人类心灵的原乡。”6月8日上午,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上,台湾明道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著名诗人萧萧朗诵了他原创的诗歌《诗的原乡》。 与此同时,在宜昌的学校、社区、农村,数万市民或个人、或集体,或诗伴舞、或音乐伴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吟诗”活动,“诗歌之城”情飞扬、志高昂。“市民对诗歌的喜爱程度超乎想象!”宜昌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陆洞元说。 2014年,宜昌被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美誉。宜昌是诗祖屈原的故乡,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宜昌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的诗歌多达4000多首;涌现了“农民诗人”习久兰、“码头诗人”黄声笑以及刘不朽、周立荣、毛子等一大批对近代、现代产生影响的诗人;秭归骚坛诗社、当阳长坂坡诗联社、长阳诗词协会、葛洲坝诗词学会等众多诗歌组织活跃在田野民间…… 近两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世界文化名人、中华诗祖屈原的爱国、为民、向善的精神内核,推进“中国诗歌之城”的内涵建设。各种诗会、笔会和朗诵比赛蓬勃开展,市民品诗、写诗、诵诗的热情不断高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当代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能明显感觉到宜昌人民对诗歌的热爱,‘诗意’已渗透进宜昌人的血脉中。” 全民阅读,读书之城扬正气 “书香宜昌、品味经典,欢迎收听《一起读吧》!”近日,一档名为《一起读吧》(西陵+)的广播节目在宜昌大热。这是西陵区人民政府、西陵区教育局与宜昌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全民阅读专题节目。自3月28日首播以来,粉丝量不断攀升,电磁波传递出经典文化的正能量,充盈到城市每个角落。 深化全民阅读,打造读书之城。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宜学之城”的意见》,将开展全民阅读、打造读书之城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1+10”战略的组成部分进行部署,并将打造读书之城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和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列入了2015年、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宜昌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市中级人民法院开通了“书香在线”;市一中开展了教师“读书富脑”活动;夷陵中学每周一3000师生 “朝读经典”;市人社局开展了“书香进工地”…… 市直和社会文化单位也纷纷创新形式,推动全民阅读。市图书馆加快建设馆外流通点,让图书离百姓近些、再近些;市新华书店携手图书馆开展“你看书,我买单”活动,将选书的主动权交给市民;三峡图书城举办了优秀图书展;大禹学子书店探索“书店+”服务模式,让越来越多市民爱上阅读…… “读书之城”建设丰富了宜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品味,汇聚了强大的发展正能量。2014年,李扬、靳 、王道凤家庭荣获全国“书香家庭”荣誉称号。果园文学社草根文化活动得到张昌尔、梁伟年两位省领导批示。宜都“轮椅女孩”李玉洁乐观向上、自强自立、奉献社会的精神受到了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夸赞。 全域创建,文化大城强底气 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正在酝酿——正在建设中的宜昌博物馆新馆将于年底完工,新馆集历史博物馆、三峡移民博物馆、龙化石博物馆、党史馆四馆于一体,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观。 亭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开放,当阳市縮溪镇民俗博物馆开门迎宾,远安县洋坪镇双路村文化广场成为了村民的幸福乐园…… 去年5月,宜昌以中部地区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近年来,宜昌为争取创建资格,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起来了,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热起来了,一个个特色文化品牌亮起来了。 通过全域创建,宜昌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中心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级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齐全。县级公共图书馆12个,其中国家一级馆6个。县级文化馆13个,其中一级馆2个。全市110个乡镇有105个综合文化站、84个广播电视站。全市有1451个村文化 (图书)室和农家书屋,2679个科技文化中心户,实现了城乡全域覆盖。 目前,宜昌正在全面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宜人之城,昌盛之地;诗意宜昌,文化立城。随着一个又一个城市文化品牌的相继绽放,宜昌,将成为令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