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芳泽满城乡
——潜江市全民阅读活动扫描
作者:成妍李伟谢白蓉
荆楚行记者 成妍 李伟 谢白蓉 梅雨时节,万物滋养。恰如潜江正如火如荼开展着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活动一般,阵阵书香沁人心脾,城乡间处处演绎着关于阅读的“精彩故事”。 你是我的眼 每到周末,潜江市图书馆便格外热闹,往来借书、读书的市民络绎不绝,“全民阅读”在这里是一种生活方式。 “书,就是我的眼睛,它带着我看到很多风景。”潜江市盲协主席张锐说,“阅读可以获取知识,丰富生活,虽然现在手机、电脑都很普及,也开发了很多专门的读屏、读书软件,但真正学知识,还是读书记得更深一些。”张锐介绍,潜江市盲人协会吸收了300多名盲人会员,长期参加阅读的有100多人。在该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以盲人阅览室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图书馆也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盲人之家”。 今年4月22日,一场“用你的声音做我的眼睛”为主题的演讲交流活动在潜江市图书馆盲人阅览室举行。15名盲人朋友将他们读过的优秀文章和图书,阅读心得与体会、收获与启发,以及阅读对自己的改变等,向大家介绍、推荐、交流。 50岁的孙为成,早年曾学过盲文,读过盲文书,后来长时间没接触就渐渐忘了。这几年,他重拾盲文阅读的乐趣。演讲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社会上的明眼人朋友能够每月为盲人朋友读一次书,大家的声音就是我们的眼睛。” 动起来的阅读加油站 5月末,潜江市财政局来了一位“客人”,让广大干部职工十分欢喜,上班下班总要热情招呼几声,这位 “客人”就是流动图书车。 “有什么新书推荐吗?”几个人涌进图书车里,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800余本图书,30余本杂志,还有一大摞近期的报纸。 “现在大家都看手机,感觉读书离我们挺远的,现在有流动图书车,一下就拉近了我们与书籍的距离。”该局职工小黄如是说。 让图书添上翅膀,让更多有需求的读者品读它的魅力,让文化在一本本书籍间传递起来,这也许正是流动图书在潜江推行以来便受到广大群众追捧的重要原因了。 去年10月份,潜江市图书馆筹资15万元,购买流动图书车,专门用于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ILAS(s)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中设立了流动图书专库,专门用于流动图书的采编、流通和管理。 “我馆从武汉、北京等地采购热门畅销新书2000册,涵盖文学、科技、自然科学等,同时在馆内选择部分期刊,赠送、流动到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潜江市图书馆书记李建华告诉记者,他们和各乡镇文化站签订“图书流动服务点协议书”,每月送书下乡2次,及时更新图书,并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逐步覆盖到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 小书屋有大智慧 一间20多平方米的书屋,5个书柜、一个期刊架、一个报架,政治、经济、科技、生活、少儿五类1700余册图书,20种报刊,一台录像放映设备和两张书桌及长椅,这是潜江市393个农家书屋的标准配置。 书屋虽小,里面却藏着宝贵的财富。对于这点,竹根滩镇李垸村农民潘永军深信不疑。 潘永军以前在外打工,眼见别人养鱼养鸡养鸭发了财,不懂技术的他只得“干瞪眼”。正当他一筹莫展时,该市农技部门在农家书屋举办了一场养鸭方面的专题讲座,并为书屋赠送了最实用的养殖技术手册。如获至宝的潘永军开始在书屋里潜心学习养鸭知识。 从养200只、500只鸭“小打小闹”开始,边学边实践,如今办起了有5000只蛋鸭的养殖场,年获利都在8万元以上,潘永军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鸭司令”。他说,是农家书屋圆了他的致富梦。 眼下,潜江市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常年开展科技下乡、农技讲座、现场培训,不少农民在农家书屋里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沙街村的养猪专业户朱金成、聂滩村的2000亩“麦—瓜—菜”模式、熊口镇的1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无一不是在农家书屋吸取的营养。 2014年,潜江市配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援建社区书屋10个,新增图书1万册。在农家书屋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社区图书室也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将4个乡镇图书室扩建成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