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处处披绿衣
——广水市造林绿化工作纪实
作者:吴财荣
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广林 编者按 为扎实打好“绿满荆楚”主动仗,广水市委、市政府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筹措资金,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强化检查督办,“绿满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本刊今天推出广水市造林绿化系列报道之一,旨在进一步促动全市各地、各部门紧盯“绿满荆楚”年度目标,广泛掀起“绿色革命”高潮。 “绿满荆楚”行动以来,广水市造林绿化连续三年以每年10万亩速度递增,受到省绿化委通报表彰。为巩固绿满成果,今年,该市采取更强有力措施,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宜林地无林地造林7.05万亩,通道绿化1.8万亩,村庄绿化2.044万亩,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行进在应马公路上,公路两边钻天杨的主干挺直,枝枝相抱;松柏、樟树、红叶石楠各种风景树木点缀其间,形成一道美丽的绿色长廊。 据了解,为实施“绿满项目”,今年,该市多元投入,先期安排财政预算300万元,并从“一事一议”经费中调剂1000万元,用于通道绿化征地、培土整形及管护。启动了安广线、应马线、平伏线、杨平线、牛程线等五条主要交通线及镇村公路150余条的整形、培土,里程达700多公里,落实专职管护员160多人;按照“捆绑使用、渠道不变”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移民扶贫、公益林补偿等涉农项目资金6000万元,全部投入造林绿化。同时,整合其他部门资金5000多万元,对“一河两岸”、应广大道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通道绿化示范工程;大力压缩办公经费,统一投入植树造林。仅此一项,筹措资金1300多万元,造林4万余亩。十里、李店、武胜关等镇办分别拿出资金近100万元,购置风景树苗木用于村庄绿化。 在杨寨镇东周村2000亩红桅子基地,记者看到,群岭起伏是绿色的波浪,一行行桅子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该市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投资,吸纳社会资金4200万元。武汉倚天农业有限公司投资达400多万元,在杨寨、李店、十里等镇办流转林地5000多亩,全部栽植红栀子。 来到长岭镇同心村油茶基地,记者站在山坡上往下瞭望,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株株油茶树上,红绿相间的果子,似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 随行的广水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市按照“建基地、强保障”的思路,加大育苗基地建设,积极扩大育苗生产,落实育苗面积1500亩,保障了育苗质量和数量。除自育800万株种苗外,已外调湿地松、油茶、风景树等各类苗木168万株,油桐、橡籽4万斤。 该市不断壮大林业版块,潜心打造“五大产业基地”:即西南部5万亩油茶及核桃基地、东北部5万亩杉木速生丰产林和1万亩有机茶基地、东南部3万亩红栀子基地、中北部1万亩果树基地。十里快活岭村村民袁斌流转林地500多亩,从成都引进红心猕猴桃种植,已投资200万元,高标准整地种植500亩。袁斌还计划建立冷库,注册商标,改进包装,建立销售网络,将规模扩大到1万亩,带动群众种植猕猴桃。 为扩大绿满战果,该市将绿满行动与绿色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实行整村绿化。武胜关桃源村和陈家湾村、十里观音村、李店麻城村、吴店东河村等40多个村,实行山、路、沟、渠、湾全面绿化,争创省级绿色示范村,让树木环绕村庄、让绿色覆盖广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