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开新篇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推进“绿满随州”行动纪实
作者:贺晓利
特约记者 贺晓利 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几年来,国家级风景区大洪山围绕绿色发展之本,在推进 “绿满荆楚”“绿满随州”行动中立足“绿”字,突出“景”字,落脚“游”字,全力构筑绿色屏障,打造旅游画廊,生态化、全域全景化的大洪山旅游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3月26日,大洪山核心景区数万株高山野樱花迎春盛放,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赏花踏青。“观花休闲、养心洗肺,拥有‘武汉后花园,鄂中绿宝石’美誉的大洪山处处透出‘绿’的味道。”来自武汉市的王女士深有感触。 核心景区促引领 地处鄂北随南的大洪山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拥有我市唯一一片原始次森林,是鄂北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管护好森林,在核心景区建设中提升绿色品质就是最好的‘绿满’行动。”大洪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掷地有声。 2014年以来,大洪山核心景区42公里内循环道路启动提档升级,最终确定在原有路基上提升改造,并同步推进道路边坡绿化、生态复绿。路成型、绿成荫。近千万元的专项生态复绿资金将格桑花、草、景观树植入道路两侧,一条“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旅游公路跃然丛林间。 “保护第一、永续利用”“规划先导、绿化先行”成为景区在建设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掩映于青山绿水中的筱泉湾度假村,是游客栖息大洪山首选地,这里一树一木、一房一景,无不彰显生态之美。“近30年来,度假村建设从未停过,生态保护也从未停过。”度假村负责人潘建清表示。 绿水村地处核心景区,10余年来,景区投入近500万元将2.4万亩山林划片托给该村每家每户管护,守住了青山。 “火种不进山”“青枝不下山”“准进不准出”“限量生产”等政策的实施,更促进了核心景区成为绿满荆楚行动、推动生态旅游的引领。 美丽乡村呈画廊 3月,大洪山中心集镇长岗镇,水河畔碧波荡漾,花园式村落此起彼伏,沿路行,一排排桂树吐出新绿,一棵棵香樟精神抖擞。 这是大洪山将“绿满”行动和“美丽乡村、百里画廊”建设一体化推进后的华丽转身。“‘绿满’行动,决不仅是达到一个绿化率,更是要把看得见山、望得着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旅游意境在大洪山展示出来。”大洪山景区党工委书记汪海涛说。 划定生态红线,对大洪山境内近30公里的333省道沿线、麻竹高速连接线道路两侧500米范围内一草一木实行严管;2017年1月1日前全部淘汰柴火式香菇炕灶;出台生态管护实施办法……一项项政策致力青山绿水常驻。 2015年以来,以绿化先行,配以农房“五改”(改房、改厨、改圈、改水、改厕),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大洪山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包装改造农房300余间,栽植风景苗木60余万株,新建绿化景观游园近20处,道路景观绿化50余公里。“绿满”行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宜游、宜居、生态化、旅游化的“大洪山”模式,受到浙江、天津等多个省市级考察团的肯定。 全域旅游推全景 三月里来好风光,大洪山里采茶忙。创办于2015年的大洪山根茶有限公司,将大洪山境内2000余亩分散小茶场纳入统一管理,在荒山地头种植根茶树3000余亩,仅两年时间,实现出口创汇3000余万美元。“围绕 ‘茶文章’,下一步我们将在茶园里打造集观茶、采茶、品茶于一体的绿茶文化产业园。”公司老总戴章保信心满满地说。 一花引来万花开,随着绿满景观大提升,大洪山迎来了乡村旅游产业大发展。 上景园林公司投资3亿元,一个集园林绿化、观光游览、苗木培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带在景区蔓延; 大洪山花果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个亿在该区黄木淌村3000亩山场上建设花果海游园度假区; 东莞随州商会财富投资有限公司与景区签约拟投资12.8亿元,打造原石部落旅游区,投资2.6亿的一期工程将于今年暑期建成开园。 大洪山中药材种植基地,大洪山林木桩景基地,大洪山营地公园……一个个提升绿色品质、推动全域全景的乡村旅游项目遍地开花。 守住青山绿水,便是守住金山银山,便是守住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靠山!在全域全景打造中彰显生态旅游特色,是大洪山对“绿满行动”的生动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