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詹家安 任亚楠
  今年1月19日,省委书记蒋超良在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随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随州要在‘一主两副多极’战略中,创建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的示范城市。”创新驱动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随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随州是鄂北地区重要的门户城市,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产业优势、资源禀赋等使其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潜在条件,但是受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等国内大环境影响,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目前,随州正面临“爬坡过坎”的关键发展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在创新驱动上下真功夫。
  一、加大科研投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科技研发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知识、资本高度密集,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关键环节。一是政府要对企业技术研发进行财政支持。政府可以设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从中直接对企业研发进行补贴,还要加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二是政府要为企业与科研机构良性互动提供便利。争取省科技厅支持或牵头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活动,通过向企业派驻科技人员的方式,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架起桥梁,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政府要为国内优势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重组牵线搭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自身实力有限,难以长线推进。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借力省内资源,合作重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四是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不断在前沿领域布局,提高未来竞争优势。例如《环球科学》发布2016年度创新榜,华为投入研发经费最多,超过600亿元,当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元,同比增长32%。
  二、破除体制障碍,着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
  道格拉斯·诺斯在其《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将西方的崛起归结于制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最迫切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寻“李约瑟难题”的求解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当前,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开启创新驱动“发动机”。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结合起来,敢于扫除一切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具体而言,一是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要在“专汽”、“光伏”等产业领域积极作为。加强支持与协调,包括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集中力量掌握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市场制高点。解决好市内科研单位与企业科研存在的高端科研装备不开放、不共享、低利用率等突出问题。建立专门科技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突出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成果转化率、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考核。三是要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权限,及时建立完善配套的重要产业准入和监管机制。如,对专汽、风电、光伏发电、食品工业等产业,推进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使其成为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水平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格的重要门蓝。
  三、激活智力资源,着力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随州在区位上并不具有吸引人才的明显优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一是政治上有荣誉。全市干部群众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兴则百业兴,科技研发成果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拉动作用,要在参政议政、人才表彰等方面,给予各类优秀人才应有的政治待遇,形成全市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二是经济上有激励。引进人才在随州建功立业,推动本地经济跨越发展,政府和企业应该给他们提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发展上有空间。有事业心的人才往往更看重事业发展空间。随州应加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样可以让各类人才把随州作为就业、发展的首选。政府和企业要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对引进人才大力倾斜。四是机制上有保障。在互联网时代,随州可尝试与国际知名的职场社交平台签署合作协议,以“互联网+”的方式引入人才。双方共同开发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人力资源供需趋势,建立符合随州产业发展需求的战略储备人才数据库,充分满足随州企业用人需求,助推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把创新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作为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驱动力。一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倡导“万众创新”。企业创新归根结底是科研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创新。因此,企业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引导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岗位创新热潮之中,推进大众创新。如,设立集“技能实训、创意实践、成果交流”于一体的“创意实践中心”;举办“青年创新计划大赛”,提升青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等。二是要鼓励随州企业“走出去”。通过瞄准国际国内科技资源转移的新趋势,采取收购、兼并或与国内先进的研发机构、企业的合作,或建立科技研究开发基地,依托研发机构的先进技术、品牌优势等方式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随州企业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双模式”。即“自主研发+项目合作+共建平台”模式和“产业技术+产业育成+衍生企业”模式。譬如浙江中欣动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采用“自主研发+项目合作+共建平台”模式,使得本公司叶片检测系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打破了相关技术及产品一直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中科朝露(宁波中科八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采用“产业技术+产业育成+衍生企业”模式,以1088万元的价格把“生物基无醛木材胶黏剂”技术转移到公司,目前其研发应用工艺有了突破性的飞跃,新品市场销售增长情况良好。
  “示范”彰显“标杆”效应,随州要在“一主两副多极”战略中,创建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的示范城市,可以说是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唯有牢记使命、敢闯敢试,扭住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不放,才能为全省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积极探索新路径,才能不断开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随州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詹家安 随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任亚楠随州市委党校讲师)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