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宜居宜游增强吸引力
——随州建设魅力之城扫描
  

本报记者 冯家园
  高温酷暑,催热“玩水”项目。7月每逢周末,西游记公园、漂流火爆迎客,日接待量分别达到3000人次和6000多人次。
  这些年,随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渐渐扬名,接待游客也由数百万上升至千万人次,去年达到2020万人次,旅游已成为支柱产业。
  面对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随州重新定下目标: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争创全国旅游示范城市。

旅游随州正崛起
  随州,人文底蕴深厚,山水资源丰富。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文影响一直不温不火,生态景观也是久藏深闺人未识。
  2009年,我市高举炎帝文化大旗,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此后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随州,宣传推介随州。
  “近三年,我们每年接待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游客6万人次以上,他们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炎帝故里景区党工委书记冯晓蓉说。
  这一推介,释放了随州旅游的多米诺效应。
  以炎帝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编钟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打造特色核心景点,突出特色文化旅游,“全景随州、全域旅游”的靓丽画卷铺开。
  如今,炎帝故里、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联合申报国家5A级景区,提升人文旅游魅力;唱响养生、佛教的大洪山声名远播,旅游收入连年翻番;西游记公园、千年银杏谷、西游记漂流等名声大噪,经常爆满;赏桃花、看牡丹、游石屋、品香茶……一批乡村生态观光游渐火,形成旅游新格局。
  去年,千年银杏谷、西游记公园、大洪山景区入选湖北最具价值旅游品牌。中青旅执行总裁焦正军认为,一个新兴旅游目的地正在随州崛起。

神韵随州更宜居
  随州,半边山水半边城。曾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彼美汉东国”。
  我市优化老城,拓展新城,互融互联,“4+1”的新老城区让随州“神”韵”兼备。
  在老城,我市改扩建神农公园,增添文化气息和生态绿量;新建青年路大桥,改造 水一桥、水一桥,改善城区交通;改造交通大道、青年路,优化环境;布局大润发、新中百等商业综合体,继续提升老城魅力……
  在新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生态布局,文化彰显,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文兴城,是随州城市建设中不变的“基因”。乐都旋风、随州文化公园、杨坚故居、擂鼓墩遗址公园等构筑城市文化脊梁。
  做足山水文章,慰藉山水。大手笔治理白云湖,建设“一轴一环三片”,打通神农大道、白云大道肠梗阻,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指数。
  通过城市品牌创建,吸引市民参与,优化居住环境。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生态竞争力城市等荣誉,就是最好的佐证。
  现在,以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抓手,打通城市“断头路”,消灭城区“龙须沟”,拓宽道路“肠梗阻”,改善市场“脏乱差”,兴建城市“小游园”,改造群众“棚户区”,缓解城市“停车难”,形成交通“畅舒安”,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

魅力随州愈精彩
  宜居——市民认可,宜游——游客认可。二者融合,才是魅力之城。
  2015年,国家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随州全域纳入,并定位随州为湖北北部门户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市继续坚持彰显文化、生态个性,建设“大城市”,凸显“大格局”,打造“大交通”,构建“大生态”,发展“大产业”,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左右。
  省委书记蒋超良说:“随州城市规划得好,城市面貌变化大,让我没有想到。”
  蓝天碧水,相得益彰;青山绿树,天人合一。随州“山水宜居城市”框架已经形成。
  “随州非常美,一河两岸风光带极具特色,展现了宜居的风采。”著名作家二月河如此评价随州“小城大美”。
  刚修编的随州城乡总体规划也明确定位,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是其中之一。
  市旅游局局长曾云峰表示,深耕炎帝、编钟、大洪山、西游神话世界四大文化旅游品牌,挖掘红色旅游、乡村游等潜力,树立随州旅游特色,继续绽放全域旅游的魅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炎帝故里、大洪山、西游记公园等传统景区提升,打造桐柏山、抱朴谷、编钟音乐之都等新兴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营造“多业兴旅”的氛围。
  宜居宜游,让随州更加精彩。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宜居宜游增强吸引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