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家园 实习生皮文静
入秋了,柿子渐红,在石屋和青山秀水映衬下,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最爱”。
如今的武胜关是绿了,可曾经被河南取笑过。在河南、湖北交界处,关北鸡公山顶的岩石上,曾刻着“青分楚豫,气压嵩衡”八个赤红大字,关北青山黛绿,关南荒山连片。
八字石训换取广水重视“绿色”决心,84家单位实行包面积、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的“四包”灭荒,总计消灭荒山40余万亩,实现了“关分南北,青连楚豫”的目标。
这是“绿满随州”的生动案例。
三年任务超额兑现
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2015年,我市主动承接省政府下达的三年造林绿化73.14万亩的任务。时年2月,“绿满随州”行动启动,市委、
市政府承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绿满、绿美、绿富随州。
从上至下,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妇女带头、团员带头……大家纷纷走出机关,走出家门,义务植树,绿化家园。各县市区一年一个目标,一年打造一个亮点,绿满行动,精彩纷呈。
“一轴一环三片”、随南百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片等大批绿色工程付诸建设,带动环城绿化一个圈,通道绿化一条线,村庄绿化一个点,精品工程一大片。
今年,随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座山论”为指引,把绿色发展作为随州的靓丽名片和核心竞争力,在山上再造一个“绿色随州”。
春天,随县殷店镇桐柏山腹地,200多人驻山造林,与星辰为伴一个月,“啃掉”了1.2万亩的造林“硬骨头”。
三年来,我市完成造林绿化84.9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16.09%。
去年,全省绿满荆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时任副省长任振鹤高度评价绿满随州的成效:大气魄,大力度,大规模,标准高,效果好。
十亿资金涌向荒山
绿满随州,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资本上山。
随州林地面积840万亩,但很多山场质量不高,低产林多,产出不优。
3年前,神农丰源公司在随县尚市镇流转了近2万亩山地,建起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公司总经理张立国说:“一亩光收牡丹籽、供观赏就能收入近万元,比以往种植花生、红薯等强数倍。”
吸引社会资本上山,既解“无人种树”“无钱栽树”的困惑,又让荒山高产。“老板上山,带着资金和技术,发展高产油茶、核桃等,山当田种,树当粮管,一举实现荒山披绿、带动就业、林业管护、壮大产业‘四得’。”市林业局局长王定志表示。
我市连续6年拿出400万元作为“引水”,撬动了10多亿元社会资本上山。2015年起,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以奖代补助力“绿满随州”的企业。
几年来,引进投资过千万元以上经营主体42家,培植专业林业合作组织162个,带动1300多个老板上山造林,吸引企业投资过10亿元。每年“市场”造林16万亩以上,占全市绿化造林80%,成为主力军。
产出倍增强企富农
上月,尚市万亩牡丹基地的先期2000亩牡丹开始收获牡丹籽,累计采摘牡丹籽100吨,按13元每斤的市场价计算,预计收入250多万元。
其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牡丹种植、生态观光、籽油深加工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年产值数亿元。
这些特色经济林业基地,形成了随州的绿色产业。
油茶深加工成茶籽油,红栀子用于提炼香精,兰草带动观光旅游……一棵棵绿色植物,化身成为随州的“绿色银行”。5年来,随州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30%,去年达到122.9亿元。
同时,绿色产业也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
在随州,多“+”模式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遍地开花,“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均将群众增收作为重要一环。据统计,在基地工作的农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市委、市政府提出,培育壮大木本油料、香菇等特色产业,推进绿色产出倍增工程。
王定志介绍,将补齐绿色产出短板,未来三年新建特色经济林1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不断融入乡村旅游休闲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