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再现清水长流
——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黑臭水体治理追踪

  本报记者 冯家园 实习生 皮文静
  堤岸整齐,沟渠通畅,小花点缀,绿树如荫。近日,记者在南郊一号渠看到这样一幅图景。
  南郊一号渠穿行曾都区南郊擂鼓墩社区一、二组。曾经在村民眼里,这条“历史悠久”的臭水沟、龙须沟,很难再现清水长流。今年,市建投公司让这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治理“黑”与“臭”,换来清水长流。
  城市有许多的排水排涝渠系,时间久了,垃圾累积,污水直排,沟渠变黑、变臭,清水渠“化身”为黑臭水体。经过摸排,我市确定了16处黑臭水体,其中中心城区有8处。
  这几年,我市出重拳治理黑臭水体,改造了西护城河、花溪河、张家板桥渠等,实施雨污分流,打造绿色景观,再现清水长流,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休闲锻炼之地。
  今年,城区水环境治理又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推进花溪河渠、东护城河、明珠渠等8条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城东生态补水和西护城河蓄水工程。
  东、西护城河,围起了随州古城轮廓。上世纪七十年代,东护城河的河水清澈见底。渐渐地,清水难见。2013年,我市启动东护城河治理,清淤、截污、造景……一项项工程展开。
  记者看到,200米的示范段已经改造完毕。推进段的河道清淤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护坡砌筑,迁仁桥已完成一半。
  市排水处主任夏洪国介绍,东护城河治理正按进度推进,预计12月底可以完成推进段的建设。
  在城北,曾都区也启动了明珠渠(水东堤至车水沟)、梁家桥渠的改造。项目有关负责人李智介绍,明珠渠已完成了200多米的渠道清淤和护坡砌筑。整条渠将改造成5米宽、3米深的明渠。而梁家桥渠正在进行招投标等相关工作。
  寻根节后,改造完成的西护城河让周边的百姓称赞不已。记者看到,河道两侧砌筑了生态砖,砖孔内还种上了水生植物、鲜花,河床中分段垒砌了石坝。住在卧龙新居小区的杨丽说:“以前污水、垃圾混杂,现在鲜花相伴,隔了好几个档次。”
  夏洪国介绍,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我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进行实施,清淤河床,雨污分流,栽种水草,引入活水,保证一渠清水长流。
  目前,南郊1、2、3号渠,花溪小渠等黑臭水体得到了有效治理,成为一条条生态明渠。城东生态补水工程也已完成1、2、4标段建设,正在实施3标段。
  根据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城市建成区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18年底前,全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22年底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在治理黑臭水体时,我市也加大对白云湖沿岸排污口的封堵力度。经过两年奋战,市住建委、市建投公司封堵了白云湖沿岸73个排污口,让白云湖永葆其灵气。
  市建投公司总经理郭晓东表示:“水环境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百姓生活福祉。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以生态的理念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让一条条臭水沟变成清水河,造福一方百姓。”
  绿树荫荫,清水长流,渠边散步,其乐融融。这正是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所追求的场景。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再现清水长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