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谭彬报道:近年来,曾都区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曾都”总目标,紧扣区委重点工作和上级部署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区综治办荣获2013—2017年度全省综治维稳先进集体,曾都区下辖镇、办事处、管委会在全市“一感两度两率”测评中囊括前五位。
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筑牢基础支撑。预算250万元新招录50余人成立应急处突队,与公安干警、巡防队员定期上街巡逻,打击街面犯罪,有效形成城区巡防“一分钟快速处置圈”,2017年城区可防性案件与去年同比下降45.2%。全面完成了城区、镇街、村(社区)及重点区域、主要路口、重要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并接入辖区公安机关视频监控专网平台、同级综治中心联网运用。积极推动“雪亮工程”建设,目前已初步建设完成城乡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和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无遗漏、152个村(社区)全包括的城乡一体化的“电子天网”,为侦查破案提供视频资料1700余份,助力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人,追回并返还被盗摩托车、自行车700余辆,为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促进全区各类案件发案数大幅下降。
优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净化风险源头。进一步深化“三调联动”大调解机制建设,认真开展“化矛盾,息访息诉促平安”专项活动,并按季度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分析报告。持续开展突出疑难矛盾“攻坚破难”活动,坚持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集中排查、专项排查,认真落实源头排查化解工作责任和层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组建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征地拆迁、农村土地承包、消费者权益维护等七大类调解委员会,建立了各级区域性、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49个,有效发挥专业调解作用。全面实现区、镇(办事处、管委会)、村(社区)三级调解平台网络全覆盖,2017年共调解矛盾纠纷1980件,调解成功1969件,成功率为95.9%。
规范网格巡防服务体系,融洽干群关系。持续做好“网格化+公共服务”便民应用文章,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网格服务体系,公安、人社、住建、民政、文体等10多个职能部门已接入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网格员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服务代办、治安巡逻、维稳处突、城市环保等“一格多员”作用,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积极打造五级网格化巡防网,城区警力在主城区“四纵五横”9条主干道构筑一级巡防网;60名协警组成的自行车巡逻队在城区次干道及重要场所构筑起二级巡防网;170名专职巡防队员与社区民警构筑起三级巡防网;镇、办事处、管委会依托派出所成立10-30人巡防队构筑起负责本辖区巡逻防控的四级巡防网;村(社区)成立以村(社区)干部、治保主任,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的义务巡防队,构筑起负责本村(社区)治安巡防的五级巡防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综合治理体系,突出品牌意识。紧紧围绕全区社会治安形势,开展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生命防护工程”,对全区道路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开展“七类重点车辆、七类重点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对全区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十小场所”、娱乐场所、集贸市场等2600余个重点区域开展安全大检查,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500余份;加大对快递物流、网购网租等新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持续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整治了部分校园周边环境污染、交通不畅、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社会车辆违规接送学生等,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试点开展“十户联防”“电子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社会治理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农村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目前,府河镇“视频监控一体化建设”、万店镇“十里平安走廊”、洛阳镇“平安景区”等已成为该区社会治理创新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