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走近大洪山慈恩寺(二)

             策划/贺晓利
             【佛足的传说】
  为还老龙的愿,大洪山慈忍祖师在死前,砍断自己的双脚,这双断脚,被当朝的皇帝封为大洪山镇守山门的“佛足”。因为慈忍已修成正果,这双断足,千年颜色不变,不腐不臭,一直在显灵造福,其中的故事很多。
  再说,金兀术统帅百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上长驱直入,简直没碰到敌手,攻到随州,眼见是座小城,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不管兵将累不累,就命令攻城。牛皋上前也不认真打,交上手就往后退,一直将金兵引入阵里,只见牛皋站上高台,手持红黑旗,将黑旗一招,到处黑气遮天,飞沙走石。金兵将士互相不照应,糊里糊涂死的死伤的伤。金兀术从没见过这阵势,未进阵就慌了手脚,连忙喊住身边的大将,一起扭头就跑,牛皋一声令下,四面八方追杀过来,撵得金兀术上气不接下气,直到牛皋收兵。金兀术一坐下就口吐鲜血,差点丧了性命。金兀术为报此仇,才有后来“九犯中原”之灾,后来由于朝廷腐败,忠良被害,湖北的都统张顺恐怕金兵玷污“佛足”,亲自来到洪山寺,将佛足暗暗运到武昌藏起来。接着,张顺也被奸臣所害。“佛足”很有灵气,颜色马上退了一半,当晚报梦给张顺的部下,说“大宋完了马上要改朝换代,你们各人自逃命吧!下一个皇帝在北方。”
  事隔不久,蒙古的忽必烈带兵南征,一路上宽待百姓,很得人心,一下子攻占了武昌城。他在进军中听说“佛足”的事,专程到大洪山朝拜慈忍祖师,慈忍见忽必烈心诚必成正果,当即显灵,从祖师像后面飞出一只山雀,落到忽必烈的肩上,由山雀引路,让忽必烈顺利地找到“佛足”。
  忽必烈得到佛足,视为珍宝,将它的将士全部集中到武昌的洪山寺,大摆香坛祭奠师祖,此后将佛足随军带到身边,保佑他一直打胜仗,很快统一了中国,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元。忽必烈不忘佛足的恩德,建都在北京以后,派专人将佛足护送到北京,供于金銮殿,佛足的颜色又依然如故。忽必烈死后,成宗铁木真将佛足撤出宝殿,根本不当一回事,佛足由红变乌,发黑,再也不灵验了。元朝一代代腐败下去,他们贪赃枉法残害百姓,杀人如麻。在民间还有许多传说,就才引起“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典故。

         【大洪山历代古诗词赏析】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李白(唐)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今存诗一千余首。元丹邱曾为参军,时隐居大洪山脉。
  
        咏泉诗
        善信(唐)
  乐秀山间喜胜游,碧泉湛湛豁双眸。
  远浇田亩纡萦进,冷浸云根滥漫流。
  绿藻长生今复古,金莲曾绽夏还秋。
  有时岁旱从龙出,化作甘霖雨九州。
  作者简介:善信为慈忍大师之号,南昌王氏子,受度于洪州开元寺。唐宝历二年入大洪山,因祈雨有验,乡人张武陵施山建精舍,后赐号慈忍大师,院曰:幽济,累加寺号曰:灵济。

         题大洪山
         黄载(宋)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汉沔间。
  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閒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边。
  作者简介:黄载,宋朝著名文学家,此时是黄载的代表作品之一。

       大洪禅师赞
         陆游(宋)
  髮长无心剃,衣破无心补。大洪山上有贼,大洪山下有虎。
  非但白刃杀尽儿孙,更能一口吞却佛祖。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南乡子游洪山寺
        姚燧(元)
  良月大洪山。枫叶青青柏叶殷。
  一树桃花修竹里,天悭。连见春风一岁闲。
  争挽插云鬟。日暮金鞍未拟还。
  偏与歌姝相照,朱颜。应笑诗人两鬓斑。

        宿洪山寺
        李充嗣(明)
  百鸟窗前弄巧声,晓钟才撞客初醒。
  夜来一觉超凡梦,只在洪山顶上行。
  作者简介: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九年由岳州通判迁知随州。嘉靖间任南京兵部尚书。

      金刚坡望大洪山寺
       王钺(清)
  扪萝攀石扣禅关,五月阴寒雪满山。
  遥听云端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间。
  
        黄龙池
       周之仲(清)
  池逼银河一线通,好从绝顶问潜龙。
  游人更讶山僧懒,笕取清流到釜中。
  作者简介:周之仲,字又戡,号烈山,清初洪山东麓周店人。

       游洪山寺
       周应柱(清)
  为寻胜迹步林泉,古寺横撑别有天。
  竹径斜通红叶外,松涛远泻白云间。
  山峦好景皆供佛,鱼鸟亲人亦解禅。
  不羡桃源称绝境,由来此地隔尘缘。
  作者简介:周应柱,字次五,大洪山人,清嘉庆时期文学爱好者。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近大洪山慈恩寺(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旅游】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