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每天产生1700吨,多点填埋副作用大
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调查
  

本报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蒋立军
  党的十九大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在我们的城乡,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无疑是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等。今年初,湖北省出台垃圾无害化处理三年行动方案,并将其纳入“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之列,要求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5%,建制镇不低于70%。
  随州也已行动,致力破解垃圾污染带来的“生态灾难”。近日,记者深入乡镇一线调查,以期探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取胜之匙。

现状:垃圾围城,多点填埋
  在随州,垃圾现行处理方式是填埋,从市区到各乡镇,均有一个垃圾填埋场。
  中心城区,城南垃圾处理场已是第二个填埋场,每天处理垃圾500多吨,现已填埋一半。据悉,城南垃圾处理场设计库容为311万立方米,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为158.2万立方米。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实情况是,由于“邻避效应”凸显,城南垃圾处理场二期很难启动,而中心城区日产生垃圾量每年增长近50吨。
  按照国家统计结果,一吨生活垃圾大概是两立方米。照此推算,到2019年,城南垃圾处理场一期将填满封场。
  目前,随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51万。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预计将超过60万。按照人均每天产生垃圾1公斤计算,将是600吨/天。
  垃圾围城的现实,近在眼前。
  在乡镇、农村,垃圾处理更为简单,就是简易填埋,没有任何的处理能力。
  记者在随县洪山镇看到,填埋场位于一个比较偏僻的山沟里。垃圾填满后,用一层土覆盖。在广水市马坪镇,离镇区有三四公里的一个山沟就是垃圾填埋场。据介绍,该镇每天产生垃圾22吨,全部运至此处填埋。在山沟底部,建了两级的渗沥液收集池,周边还建了排水沟,实现雨污分流。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还算是做到比较好的,有的地方雨污混杂,渗沥液直排。
  据了解,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每个乡镇均建有简易的垃圾填埋场,较偏远的山村,自己也建有小型填埋场。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农村生活垃圾还没有较好的处理办法,只能靠填埋。

危害:影响环境,破坏生态
  垃圾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在马坪镇垃圾填埋场看到,垃圾堆下面的树木、杂草已经枯黄。业内专家表示,这种简易填埋,会造成白色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城南垃圾处理场,硕大的垃圾山,各色各样的垃圾混杂,散发着恶臭。500余米开外的两个自然湾住着20多户群众。曾都区南郊毛家棚九组的包贻清说,每天都能闻到垃圾的臭味,夏天更严重。
    据统计,我市城区日产生活垃圾500吨,随县县城生活垃圾日产60吨,随县(含长岗镇)、曾都区乡镇及村日产生活垃圾540吨,广水乡镇级农村日产生垃圾约600吨,生活垃圾总量达到1700吨。
  生活垃圾中大多数是塑料袋、塑料制品等白色垃圾。去年,烟岱包垃圾封场时,检测人员进行了一次钻孔试验,深埋20多米的塑料袋颜色依旧鲜艳,对环境的危害依然存在。
  不仅如此,垃圾填埋还容易带来疾病传播、影响人体健康。

症结:方式落后,能力滞后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填埋之法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已逐渐被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
  而我市依然以填埋为主,因为这一方式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最重要的是省钱。
  前些年,我市通过洁美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已在广大农村建立了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每村还配备了保洁员,改变了过去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可随着时间推移,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的问题出现,部分农村垃圾收集不及时、不彻底。
  马坪镇有关负责人胡成才介绍,每年镇里仅在垃圾收集、处理这一项上就要花费近200万元。以前市级有奖补资金,现在完全靠基层财政,压力颇大。
  在终端处理上,各基层乡镇财力有限,不可能建设标准化的垃圾填埋场。“建一个无害化垃圾填埋场要上千万元,镇里负担不起。”胡成才说。如是,镇区垃圾就是简单填埋,将分散垃圾变成了集中垃圾,没有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处理能力也显不足。
  目前,随州城区仅有一座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500多吨,超过了480吨/日的设计处理能力。况且,随州人口不断增多,城市不断扩大,垃圾产生量会越来越大,春节高峰期可达到800吨/日。城南垃圾填埋场的超负荷运转,一方面造成填埋场提前填满,另一方面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乡镇、农村大多没有环保基础设施,不少地方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这是亟需改变的境况。

解题:建好终端,垃圾分类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给我们带来的是处理方式的思考。当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填埋处理显然与之不相适应。
  对于随州而言,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尽快启动处理终端建设,已是在弦之箭。
  相比较而言,结合国际、国外的经验,垃圾焚烧应是科学明智之选。2016年,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50%以上,全部达到清洁焚烧标准。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以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以每年约30座的速度增长。如今,全国已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约250座。
  我们的兄弟城市——仙桃,此前也因垃圾焚烧的“邻避效应”爆发了群众阻挠事件,经过细致的群众工作,得到圆满解决。前不久,该市垃圾焚烧项目成功点火,其破解“邻避效应”的经验在全省得以推广。
  由此可见,垃圾焚烧并没有那么可怕。业内专家也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公众担心的二噁英问题已可知、可防、控。目前,我国已全面执行垃圾焚烧新标准,二噁英排放限值达到0.1纳克/立方米,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一致。
  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三年行动方案,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必须在明年年底建成。
  目前,广水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走在全市前列。据了解,该市投资3.78亿元的垃圾焚烧设施年底将点火,日处理垃圾600吨,完全可以满足该市全域垃圾处理。该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朱桥梁介绍,从5月份起,该市农村垃圾填埋场全部关停,所有垃圾运至乡镇处理。各乡镇正在筹建垃圾压缩设施,集中压缩各镇村垃圾,统一运送到市级进行焚烧处理。
  分析来看,解决终端只是一个方面,建立垃圾分类制度也是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必要手段。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垃圾分类,一是可实现有用的垃圾回收利用,二是减少餐厨垃圾等对焚烧的影响。
  今年初,我市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就垃圾分类问计于民。目前,各地也通过市场手段、增加投入的方式,让垃圾分类逐步走上正轨。
  广水市马坪镇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乡村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胡成才介绍,将镇区及乡村垃圾收集实行市场化外包,可以很好地解决垃圾收集不及时、分类不彻底的问题。整体核算下来,该镇每年需投入150万元左右,比以往要少。
  “垃圾分类是每个人的事,我们的举手之劳,就可以改善我们的环境。”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说。
  无论是建设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还是推行垃圾分类,随州等不得了。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