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李静怡 通讯员 熊晓枝
7月18日,入伏第二天,随州开启高温酷暑天气模式。上午9时许,走进位于曾都区何店镇响堂街居委会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见到正在认真制作模板的木工黄先林。
烈日下,工地上一派火热忙碌的场景。黄先林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钉子,在木板上一下一下地钉着,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一颗颗滴落在木板上。汗珠蒙了眼,用毛巾随意一擦,继续钉。上衣全部湿透,但是顾不上这些,他一直在忙碌着。
黄先林是工地上的木工,主要工作任务是安装、支撑和拆除混凝土模板。正是有了黄先林这样一锤一锤地敲打,一个钉子接着一个钉子地钉牢,才能保障污水处理厂规范建设。
黄先林做了20多年木工,先后参与了随州高新区淅河污水处理厂和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精湛。
在这里工作的人大多数是附近的工人,少数人住得比较远。黄先林家住均川镇,离工地30多里路,每天凌晨三点多,当我们都还在梦乡中时,他不需要闹钟,习惯性地醒来,洗漱完毕,吃完家人准备的早饭,骑上摩托车沿着乡间小道行驶50分钟后,5点准时到达何店镇污水处理厂工地。
一天忙碌过后,晚上7:30到8点间收工,再次骑车回家,9点左右才能吃上热乎乎的晚饭。
这是黄先林一天的生活,跟他一样的,还有80多位瓦工、钢筋工、小工等。
工地每天早上5点开工,上午10点休息,下午4点开工,晚上根据工作完成情况7点半到8点之间下班。天气热,项目部每天会准备丰盛的午餐,休息室内安装了空调,尽量提供好的条件让工人休息。工休期间,工人们可以在工间休息棚休息、喝水、吃西瓜解暑。
每天在骄阳下暴晒,黄先林皮肤黝黑,但是说起话来始终有着爽朗的笑声。黄先林儿子在广东一家国有银行工作,收入稳定。孩子时常劝他,不要太劳累,但他憨厚地笑道:“已经干习惯了,能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再累也值得,只要身体好,我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