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与曾随文化的美丽相遇
——记国际楚文化专家学者随州之行
  

本报记者 张 琴
  “来到随州,便有一种见到老朋友的感觉。”9月18日,香港教育大学历史系雷晋豪教授在参观随州博物馆时,心情无比激动。
  和他一样,60余名楚文化与长江中游早期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团的专家学者,或是与随州的初次相遇,或是随州的老朋友,他们中有从事中国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有国内两周文化、楚文化研究的专家,他们因研究两周文化、楚文化和曾随文化而与随州结缘。
  40年前,曾侯乙墓的发现震惊世界,擂鼓墩成为中国考古的新地标,曾侯乙墓出土的1.5万余件文物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让世界为之侧目。来到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专家学者们感慨万千。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博物馆前馆长黄锡全是当年曾侯乙墓发掘队副队长,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他感叹:曾国的历史文化从当初的不为人知,到现在发扬光大,湖北和随州作了巨大贡献,传承和发扬曾随文化,随州还大有可为。他还当起了“导游”,向身边的朋友讲起发掘时的故事。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罗梅研究员与随州渊源颇深。她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接触曾随文化,先后3次来随实地考察。她认为,研究中国文化必须要研究曾随文化,必须要知道曾侯乙在哪。而这次是她第一次进入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让她对曾侯乙墓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随州博物馆曾(随)国迷踪、曾侯乙墓展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噩矦方罍、兽面扉棱尊、扉棱提梁卣等青铜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来自美国的国际中国考古著名学者罗泰教授久久驻足,连声赞叹:纹饰太精美、工艺很独特、非常有趣。
  展厅中出土于文峰塔墓地的曾侯輿编钟,破解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曾随之谜”。对此,大多数专家只在学术刊物上看到过相关资料,第一次看到实物,大家纷纷围观。
  近年来,随州境内的曾随文化考古新发现源源不断,吸引了大量专家学者关注。曾侯乙墓地与后来发现的西周叶家山墓地、文峰塔墓地、义地岗墓群等,勾勒出一条较为完整的曾随文化带,串联起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晚期700多年的曾国历史。
  特别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叶家山墓地的出现,为学术界研究曾随历史以及两周文化提供了大量新鲜素材,成为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焦点。
  “2011年、2013年,叶家山墓地共发掘140多座墓葬,多属于西周高级贵族墓,随葬品非常丰富,对研究西周早期的曾国历史是重大突破。”在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考古总领队黄凤春的带领下,大家走进随州叶家山整理基地,大量整理后的青铜器、陶器整齐摆放在陈列架上,仿佛跨入了一条时空隧道,走进了3000年前的神秘古曾国。
  “曾国都城是如何变迁的?”“怎么确定曾国是姬姓?”“墓葬的年代是怎么确定的?”各位专家学者一边参观一边与黄凤春交流。多次来随考察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表示,叶家山文物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楚文化及两周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极大帮助。
  考察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洋洋大观的曾随出土文物让大家印象深刻,动人的编钟乐声音犹在耳,“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曾随文化为大家带来了新的研究启发。
  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表示,曾侯乙墓发现40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曾随文化的研究和了解日渐深入,一致认为曾随文化是当时南方文化的领跑者。曾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加强宣扬曾随文化,加大曾随文化研究力度,把曾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与曾随文化的美丽相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